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m.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方薇弘的表演课也进入了新的阶段。他开始训练学员们的“多线程表演能力”,即在舞台上同时进行演唱、舞蹈、表演等多个任务,并保持情绪的连贯性。
“你们不是在演戏。”他对学员们说,“你们是在舞台上同时完成多个角色。你们必须学会在高强度的表演中,保持专注和情绪的稳定性。”
陆雨淙则开始着手打造学员们的个人风格。她带领造型团队,为每位学员量身定制形象,帮助他们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舞台风格。
“偶像不是千篇一律的。”她在一次造型课上说,“你们必须有自己的风格,自己的个性。观众喜欢的,不是复制的模板,而是独一无二的你。”
随着训练的深入,学员们的成长也逐渐显现出来。原本只会跳舞的学员,开始尝试作曲、作词;原本害羞内向的学员,在舞台上展现出自信的风采;原本只会模仿的学员,开始尝试创造属于自己的风格。
“你们已经不是当初那个刚进训练班的自己了。”张罗在一次总结会上说道,“你们正在成为真正的偶像。”
但与此同时,训练班的淘汰机制也愈发残酷。每周的淘汰率提升到了百分之十五,到第九个月结束时,原本一百三十人的学员队伍,只剩下不到八十人。
“我们不是在选谁最漂亮,谁最会跳。”张罗在一次内部会议中说道,“我们是在选谁最能坚持、最有潜力。”
田志阳点头:“现在留下来的,都是真正的‘种子’。”
但训练班的进展并非一帆风顺。随着关注度的上升,外界的质疑声也越来越多。一些老牌经纪公司开始联合媒体,对训练班进行舆论攻击。
“华语偶像训练班不过是一场资本游戏。”某娱乐评论员在节目中说道,“张罗所谓的‘公平选拔’,其实只是打着公平的旗号,行资本操控之实。”
“你们看看,训练班的导师团队,几乎都是华璨娱乐的合作伙伴。”另一位评论员附和,“这哪里是公平?这分明是一场资源垄断。”
面对这些质疑,张罗依旧保持冷静。
“我们不需要回应。”他在一次媒体采访中说道,“训练班的成果,就是最好的回应。”
与此同时,训练班的学员也开始在各大平台上崭露头角。一些短视频平台开始发布训练班的日常片段,展示学员们的训练过程和成长轨迹。
“原来偶像真的不是靠脸吃饭的。”一位网友在评论区写道,“他们每天训练十几个小时,还要面对淘汰的压力,真的不容易。”
“我觉得这个训练班挺真实的。”另一位网友留言,“没有剧本,没有炒作,只有实力。”
随着关注度的上升,训练班的影响力也逐渐扩大。一些品牌商开始主动联系华璨娱乐,希望与训练班合作推出联名产品。
“我们不是来赚钱的。”张罗在一次品牌合作会议上说道,“我们是要打造一个真正的偶像培养体系。”
“那你们怎么盈利?”一位品牌负责人问。
“短期来看,训练班不会以盈利为目的。”张罗坦然道,“但从长期来看,训练班的学员将成为华璨娱乐的核心资源。他们的成长,就是我们的回报。”
这番话让不少业内人士重新审视华璨娱乐的战略布局。他们意识到,张罗并不是在做一场短暂的营销活动,而是在构建一个全新的偶像产业链。
“他不是在抢市场。”一位资深经纪人私下对朋友说,“他是在重新定义市场。”
“那我们怎么办?”朋友问。
“要么加入,要么对抗。”经纪人冷笑,“但无论如何,我们都不能坐以待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