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m.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第一卷第45章华佗、孙思邈的“天启”(第1/2页)
谯县,一间简陋的茅屋医馆内,油灯的光晕将一个人的影子拉得老长。
华佗的手,稳如磐石。
他刚刚用沸水煮过的柳叶刀,划开了一个农夫腿上肿胀如馒头的脓疮。
腥臭的脓血瞬间涌出,病人发出一声压抑的惨叫,身体剧烈地抽搐了一下,便死死咬住了口中的麻布。
汗水,从华佗的额角渗出,顺着他深刻的法令纹滑落。
他知道,这只是第一步。最凶险的,是接下来几日的“疮毒攻心”。十个这样的病人,能活下来三个,已是苍天垂怜。
他毕生所学,在此刻显得如此无力。
就在这时,天幕之上,那块神奇的青霉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窗明几净,亮如白昼的房间。
几个穿着蓝色衣袍,蒙着口鼻的人,正围着一个躺着的人忙碌。
“在有效对抗病菌之后,后世的医学,才真正敢于向人体内部的病灶发起挑战。我们称之为,外科手术。”
外科手术。
华佗握着刀的手,不易察er地颤动了一下。
天幕上,一个蓝袍人拿起一根细长的针,刺入了那个躺着的人的手臂。一些清澈的液体被缓缓推入。
“首先,是解决疼痛。一种名为‘麻醉’的技术,可以让病人在整个过程中,陷入沉睡,毫无痛觉。”
毫无痛觉。
这四个字,像四记重锤,狠狠砸在华佗的心口。
他研制【麻沸散】数十年,也不过是让病人神志恍惚,减轻些许痛苦。
可天幕上的那个人,在被推入药剂后,神情舒展,呼吸平稳,仿佛只是睡着了。
这是什么神仙方剂。
紧接着,更让他匪夷所思的一幕出现了。
另一个蓝袍人,用一种黄色的液体,在那病人腹部反复涂抹,范围之大,几乎覆盖了整个肚皮。
他们所用的刀、钳、针、线,全都浸泡在一种液体里,或是被一种灼热的蒸汽喷射过。
“其次,也是最关键的一步,是创造一个‘无菌’的环境。彻底的消毒,可以最大限度地阻止外部病菌,在手术过程中侵入人体。”
消毒。
华佗的脑子嗡的一声。
他猛然低头,看向自己正在给病人清创的手。手上沾着脓血,还带着些许泥土的痕迹。
他用来擦拭伤口的麻布,虽然洗过,但就在不久前,还晾在满是灰尘的院子里。
他一直以为,伤口流脓,是病人气血虚弱,正不压邪。
原来不是。
原来,是自己。
是自己亲手,将那些天幕上展示的,看不见的“小虫子”,送进了病人的伤口里。
是他,在“救人”的同时,也在“杀人”。
这个认知,像一把烧红的铁锥,刺穿了他的脏腑。他感到一阵天旋地地转,喉头发甜,几乎要站立不稳。
“师傅,您怎么了?”一旁的弟子连忙扶住他。
华佗没有回答。他的双眼死死盯着天幕,不愿错过任何一个细节。
他看见,那蓝袍人手起刀落,精准地划开皮肤,一层,又一层。没有一丝犹豫,没有一滴多余的血。
他们用一种奇特的钳子夹住血管,视野清晰无比。
他们从病人腹中,取出了一个已经腐烂流脓的“烂肠”。
那正是导致病人剧痛发热的元凶。
华佗曾经也做过类似的尝试,可病人往往死于无法控制的腹内大出血,或是随之而来的“邪毒攻心”。
可天幕上的蓝袍人,从容不迫地切除、缝合,仿佛在修补一件精美的艺术品。
最后,当他们用细如牛毛的针线,将皮肤完美地缝合在一起时,华佗再也支撑不住。
他踉跄着后退两步,一屁股跌坐在地。
手中的柳叶刀,“当啷”一声掉在地上。
他没有去看地上的刀,也没有理会弟子和病人家属惊恐的呼唤。
他只是痴痴地望着天空,浑浊的老泪,夺眶而出。
“道……”
“原来这才是真正的医道……”
他哭了。
像一个跋涉了一生,终于在荒漠中看到神迹的旅人。
他毕生追求的“刮骨疗毒”、“剖腹涤肠”,不再是需要靠着关云长那般神威才能承受的酷刑,不再是九死一生的豪赌。
天幕,为他指明了方向。
麻醉,消毒,精细的解剖认知。
这三者,便是通往那扇光明大门的钥匙。
他颤抖着,伸出满是老茧的双手,仿佛要去触摸那片遥不可及的光。
“苍生有救了……”
“有救了。”
——
长安城,药王孙思邈的府邸,已经乱成了一锅粥。
自从天幕开始讲解“微生物”以来,这位年过百岁,早已看淡世事的老神仙,就陷入了一种近乎癫狂的状态。
他先是把自己关在药房里,将自己亲手炮制的丹药全都倒了出来,放在一种他自制的,类似放大镜的东西下面,一看就是半天。
然后,他又冲出来,命令府上所有下人,立刻,马上,把家里所有的水缸都给我架到火上去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一卷第45章华佗、孙思邈的“天启”(第2/2页)
“不煮沸,谁都不准喝,谁喝我打断谁的腿。”
“还有,所有人,去弄皂角来,把手给我洗干净,一天洗二十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