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m.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魏征看着天幕,眼神中是前所未有的挣扎与思索。
作为谏臣,他一生都在与皇权周旋,试图将那头名为“权力”的猛兽关进制度的笼子。他所依据的,是圣人经典,是祖宗之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一卷第43章人权与法治的火花(第2/2页)
可天幕上这个“权利”的说法,却为他打开了一扇从未想象过的门。
法律,不仅仅是君王统治臣民的工具,它……它似乎还应该保护臣民,去对抗……对抗来自君王的践踏?
这个念头太大逆不道,以至于刚一冒出来,就让魏征自己惊出了一身冷汗。
他几乎是下意识地在天幕上打出了一行字。
【唐·魏征:法之所设,非为一人,乃为天下。然,若罪犯之权亦需维护,何以彰显国法之威?此问,困惑。】
他的问题,很快得到了一个跨越时空的回应。
大宋,开封府。
包拯正坐在公堂之上,一身官服,面色如铁。天幕上的话,让他紧紧握住了官帽的两侧。
他一生致力于为民请命,斩除奸恶。在他看来,用最严酷的刑罚对待那些罪大恶极之徒,就是对善良百姓最大的公正。
可现在,天幕却说,哪怕是罪人,也有不被践踏的尊严。
那他铡刀下的陈世美,是不是也该有“权利”?
这个想法让他感到一阵本能的排斥和恶心。
可看到魏征的困惑,他沉思许久,也敲下了一行字。
【宋·包拯:本府断案,只求事实清楚,善恶分明。若为程序所缚,放走真凶,岂非对良善百姓之不公?此乃本末倒置。】
两位不同时代,却同样以“法”与“直”闻名于世的臣子,在这一刻,隔着千百年的时光,开始了第一次思想的交锋。
天幕似乎“听”到了他们的疑问,画面一转。
“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保障罪犯的权利,是否就是对受害者的不公?”
“后世为此争论了数百年,最终得出一个共识:对程序正义的坚持,看似是在保护罪犯,实则是在保护我们每一个人。”
画面上出现一个天平,一端写着“惩罚犯罪”,另一端写着“保障人权”。
“因为,在一个没有程序正义的社会里,任何人都可能在某一天,被轻易地定义为‘罪人’。”
“当审判不再需要证据,当刑罚不再有边界,当一个人的生死可以被肆意决定时,没有任何人是安全的。哪怕他贵为公卿,富甲一方。”
这句话,如同一记重锤,狠狠砸在了所有观看者的心上。
无数官员瞬间脸色煞白。
他们想到了自己那些被政敌扳倒的同僚,想到了那些莫须有的罪名,想到了那些在诏狱里屈打成招的惨状。
在皇权之下,他们这些看似风光的臣子,与待宰的羔羊,又有何异。
天幕的声音变得愈发深沉。
“所以,后世的法律,用极其严苛的规定,去限制那只名为‘权力’的手。”
“它说:任何人,在被法庭证实有罪之前,都应被推定为无罪。”
“它说:任何人,都不能被强迫自证其罪。”
“它说……”
天幕上,深蓝色的背景中,浮现出最后一行巨大而清晰的白色文字,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力量。
“任何人,不应被施以酷刑,或遭受残忍、不人道或有辱人格的待遇或处罚。”
整个世界,仿佛都安静了下来。
从咸阳宫到紫禁城,从文人雅士的书斋到乡野村夫的茅屋,无数双眼睛,怔怔地看着那行字。
酷刑……不应被施以?
这个被他们视为天经地义,视为维护统治根基的手段,在后世,竟然是被法律所禁止的东西。
一颗种子,就这样被蛮横地,甚至有些粗暴地,种进了各个时代的心脏。
它很小,很陌生,甚至有些荒诞。
但它已经埋下。
在某些人的心里,它甚至已经开始,悄悄地,生根发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