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m.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这也是为何历史上总是北方打南方更好打,南方往北打几乎不可能的原因之一。
北打南,越大后勤压力越小。
南打北,越打后勤压力越大。
除非后世能有运河连通南北,南打北才有希望,但就当下来说,极其困难。
这次西北各路兵马加起来已超过三万,后续如果继续增兵,大概需要征发北方各州县十五万以上辅兵、民夫。
这是极其考验转运使能力的。
虽然不排兵布阵,但协调指挥这比军队还多出数倍的后勤人员,一般人是干不来的。
另一点则是要有威望地位。
毕竟辅兵民夫是从地方各州县上征集上来,与统一编制训练的禁军完全不同。
各地方派系内部存在斗争,来自不同地方的人也会拉帮结派。
如果没有足够威望和地位的人根本镇不住地方上的官员们,让他们不再你出多我出少的争斗。
就像派去西南的司马相公,他门生故吏遍布西南,他去那即便不做事,也能让各方团结起来,不至于推诿扯皮不做事。
如今大军已撤退,但后续的重建、抚恤都需要他坐镇,预计今年夏天才能从西南回来。
而这次既已决定调集重兵,西北也需要一位既有能力,又有威望地位的人坐镇后方。
这件事上众人都不敢发言了,大殿里陷入沉默。
这与大军统帅一样,都是事关成败的人事任命,谁也不敢轻易开口。
越到高处越要谨慎,这种时候开口随便了,万一出事是要担责的。
最后是陛下思索许久后决定道:“孔尚书,你亲自去一趟如何。
孔?拱手:“陛下不责臣以西南之败,臣羞愧难当,恐不能功全,但陛下所令,绝不推辞,赴汤蹈火为陛下解忧。”
“西南的事不怪你,赵立宽跟我说过。”陛下摆手道:“朕思来想去,既熟悉战场,又懂兵事转运,也只有孔爱卿了。”
随后当场叫来翰林院承旨,令其记下,回去拟旨。
并令孔?回去准备准备,明天圣旨就到他家,随后即刻出发,不可耽搁。
之后还有一些其它详细安排,一直谈论到天全黑下来才将所有事议论得差不多。
最后陛下道:“时间也差不多了,诸位回去吧,今天所议之事诸位要心里有个计较。”
随后众人散去。
离开前所有人都逐一与孔?打招呼。
倒不因为别的,只因众人心里都有数,如果这次战事顺利,孔?回来只怕要更上一层楼了。
吴光启心里却始终放不下,他一直在琢磨赵立宽跟他说的话。
心里左右为难。
他知道此时说这些不合时宜,陛下,兵部,诸位相公已经商议决定。
这时候说这些话,显得赵立宽比陛下,比兵部诸多,比诸位相公更有远见,更聪明吗?
这一天白商议了?
可不说,他心里不安,万一……………………万一赵立宽是对的呢。
岂不是千般谋划,万般计较一场空,还很可能损兵折将,让西北陷入危局。
吴光启纠结叫苦,偏偏他不是坐视天下苍生受苦能置之不理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