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m.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众人听后,皆是振奋不已。梁霞道:“郎君果然神机妙算,此案终有转机。”
薛公却道:“此事尚未结束,薛王不会善罢甘休。”
张岱点头:“正是如此。接下来,便是等大理寺的最终判决。”
夜色降临,张岱独坐书房,望着烛火摇曳,心中却未有半分轻松。
他知道,真正的风暴,才刚刚开始。
昭行坊的夜风裹挟着井水的苦涩气息,拂过张岱的面颊。他站在张家后院的廊下,望着天边将将升起的月亮,心中却无暇赏景。长安城的夜鼓未响,但坊间已显出几分沉寂,唯独他心中波澜未平。
“郎君,县里来人了。”银环低声禀报。
张岱回过神来,迎上前去。来人是长安县主簿的属官,一名三十出头的书吏,姓李,面容沉稳,手中捧着一卷文书。
“张协律,县里已将刘义收押,审讯在即。但有一事,还请郎君明示。”
张岱点头:“请讲。”
李书吏道:“刘义供出,逼迫百姓卖身为奴之事,确系薛王府中人授意,但具体是何人,他却含糊其辞,只说是‘上头的意思’。县里恐此案牵涉权贵,不敢擅断,特来请示郎君。”
张岱眉头微皱:“此人果然狡猾,不肯吐实。”
李书吏又道:“另外,坊间已有传言,说薛王已知此事,恐郎君多管闲事,欲施压于县衙,甚至可能直接向大理寺施压。”
张岱冷笑:“薛王若真如此行事,那便更坐实了他的罪责。”
李书吏犹豫片刻,低声道:“郎君,此事若继续深究,恐怕……”
“恐怕会牵动朝局?”张岱接过话头,目光坚定,“我身为协律郎,职责所在,岂能因权贵之威而退缩?”
李书吏默然,最终拱手道:“属下明白了,县里会继续审讯刘义,若能逼其吐出幕后之人,此案便可进一步推进。”
“劳烦你了。”张岱郑重道。
送走李书吏后,张岱回到书房,提笔写下一封密信,遣人送往大理寺卿处,信中详述刘义供词,并请其尽快介入此案。
夜色渐深,张岱仍未歇息。他翻阅着手中关于昭行坊的户籍与赋役记录,试图从中找出更多线索。这些年来,昭行坊的赋税屡有拖欠,但官府从未追查,反而每逢朝廷赈济,此地百姓却总是被排除在外。种种迹象表明,此地的赋税问题背后,必然有更大的黑手在操控。
正当他沉思之际,门外传来急促的脚步声。
“郎君,出事了!”陈东闯入书房,脸色凝重。
“何事?”张岱起身问道。
“方才有人在东市张贴告示,称郎君私结坊民,煽动百姓,意图不轨!更有传言说,郎君此举是为了结党营私,图谋高位!”
张岱闻言,心中一沉。
“是谁?”他冷冷问道。
“尚不知晓,但消息已传入大理寺,甚至有御史台官员开始议论此事,欲弹劾郎君。”
张岱冷笑:“果然来了。薛王这是要反咬一口。”
“郎君,如今形势危急,是否暂停此案?”陈东担忧地问道。
张岱沉吟片刻,缓缓摇头:“不,此案不能停。若我退缩,百姓便再无指望。更何况,若我此时退让,岂不正中他们下怀?”
“可若被御史台弹劾,郎君恐怕难以自保。”陈东急道。
“我自有应对之法。”张岱目光坚定,“你去通知梁霞,让她继续收集昭行坊的赋税与徭役记录,务必找出薛王府在此地的真正意图。另外,再去一趟长安县,看看能否从刘义口中再逼出一些实情。”
陈东点头应命,转身离去。
张岱独自站在窗前,望着夜色中的长安城,心中却已有了决断。
翌日,张岱早起,穿戴整齐,前往皇城。
他先至大理寺,见到了大理寺卿。对方面色凝重,显然已得知坊间流言。
“张协律,你可知晓,有人已向御史台控告你煽动百姓,图谋不轨?”大理寺卿开门见山。
张岱拱手道:“下官知晓。但这不过是薛王府为脱罪而设的陷阱。下官所行,皆为查明真相,为民请命,绝无私心。”
“可如今流言四起,若不加以澄清,恐怕对你不利。”
张岱正色道:“下官愿以性命担保,所行之事,皆出于公心。若大人不信,可亲自审问昭行坊百姓,他们皆可作证。”
大理寺卿沉吟片刻,终是点头:“好,我信你。我会将此事如实上报,也请陛下裁决。”
张岱谢过,随即又前往尚书省,求见张说。
张说听闻此事后,眉头紧锁:“此事已传入御史台,若不尽快澄清,恐怕会被有心人利用,对你不利。”
“下官愿亲自上奏,陈述此案始末。”张岱道。
张说点头:“好,我为你安排面圣。”
张岱回到张家后,连夜整理奏章,详细陈述昭行坊百姓所受之苦,以及薛王府在此事中的角色。他将所有证据与供词附于其后,力求一击即中。
第三日,张岱在张说的引荐下,终于得以面圣。
大明宫内,皇帝端坐于御座之上,神色平静。
张岱跪地,呈上奏章,朗声道:“陛下,臣有要事禀奏。”
皇帝接过奏章,展开细读,脸色逐渐凝重。
“此事……属实?”皇帝抬眼,看向张岱。
“臣不敢欺君,此事皆有证据可证,百姓亦可作证。”张岱答道。
皇帝沉默片刻,最终沉声道:“朕会命大理寺彻查此案,若真如你所言,朕定不轻饶。”
张岱叩首:“谢陛下明察。”
退朝后,张岱走出宫门,阳光洒落在他身上,却未能驱散他心头的沉重。
他知道,真正的较量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