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m.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第一卷第71章技术之争(第1/2页)
林凡指出宋运辉计算模型中潜在缺陷的那一下,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石子,激起的涟漪远超预期。
宋运辉虽然认可了林凡的观点,但他并未放弃自己的核心判断——即必须对进口设备的原始参数进行修正。他只是需要完善自己的模型,使其更贴近实际。
接下来的几天,林凡和宋运辉仿佛较上了劲。两人一头扎进了数据的海洋里,反复测算、辩论、验证。宋运辉负责理论计算和公式推导,林凡则更侧重于从实际设备运行经验和流体力学角度提出质疑和补充。他们常常为了一个系数、一个假设争得面红耳赤,引得项目组其他人侧目不已。
但这种争论是纯粹技术层面的,反而让两人有种惺惺相惜之感。宋运辉惊讶于林凡广博的实践知识和敏锐的工程直觉,林凡则欣赏宋运辉扎实的理论功底和追根究底的执着。
然而,他们的频繁接触和“离经叛道”的讨论,很快引起了项目组负责人——一位姓冯的副总工程师的注意。
冯总工五十多岁,是厂里的老资格,技术经验丰富,但性格偏于保守,对这套昂贵的进口设备怀有某种敬畏心理,坚信“外国的月亮比较圆”,认为严格遵循外方提供的操作规程和技术参数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这天,冯总工终于忍不住了,把宋运辉和林凡叫到了办公室。
“小宋,还有这位……林工是吧?”冯总工坐在办公桌后,面色不虞,“听说你们最近对连铸机的冷却参数有很多‘高见’?”
宋运辉立刻想开口辩解,林凡轻轻拉了他一下,上前一步,客气地回答:“冯总工,我们只是在做一些技术上的探讨,觉得原始参数可能不完全适应我们厂的钢水条件,尝试做一些优化……”
“优化?”冯总工打断他,语气带着嘲讽,“国外几十年的成熟技术,成千上万家钢厂都在用的参数,需要你们两个年轻人来优化?你们才接触这套设备多久?懂它的精密和复杂吗?”
他站起身,走到墙上的工艺流程图前,用手指点着:“每一个参数都是经过精密计算和无数次实践验证的!随便改动,万一出了事故,影响了设备寿命,谁负责?你们负得起这个责任吗?”
宋运辉忍不住了,争辩道:“冯总,科学是实事求是的!我们的钢水成分和冷却水质就是和国外有差异,这是客观事实!不进行调整,铸坯质量隐患是明摆着的!计算数据……”
“又是你的计算!”冯总工不耐烦地挥挥手,“小宋,我告诉你,你那套纸面上的东西,在实际生产面前苍白无力!要尊重事实,尊重权威!不要整天异想天开!”
林凡见冯总工完全听不进意见,便换了一种方式:“冯总工,我们并不是要否定原始设计,只是建议可以先在小范围内进行一下试验验证,采集数据对比一下。如果我们的判断错了,也能及时纠正,避免影响生产;如果确实有问题,也能提前预防……”
“试验?说得轻巧!”冯总工更生气了,“现在是设备调试的关键期,工期紧任务重!哪有时间给你们做这种无谓的试验?出了问题耽误了投产,部里怪罪下来,是你担还是我担?”
他指着两人,下了最后通牒:“这件事到此为止!你们俩,尤其是你,小宋,把你那些不切实际的想法都收起来!还有你,林工,你是来学习交流的,就好好看,好好学,不要指手画脚,干扰我们正常的工作秩序!”
谈话不欢而散。
从冯总工办公室出来,宋运辉气得脸色发白,拳头紧握:“顽固!保守!根本不讲科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一卷第71章技术之争(第2/2页)
林凡相对冷静一些,他拍了拍宋运辉的肩膀:“别生气,这种情况在哪里都会遇到。老一辈的经验需要尊重,但我们的想法也未必是错的。”
“那怎么办?难道就眼睁睁看着隐患存在?”宋运辉不甘心。
林凡目光闪烁,低声道:“明的不行,可以来暗的。我们不能进行正式试验,但不代表不能收集数据。”
宋运辉一愣:“你的意思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