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m.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陈愈站起身,目光平静:“不是对抗,是回归。我们总以为伟大的故事必须轰轰烈烈,可真正支撑一个人走过一生的,往往是那些不起眼的瞬间??一句叮嘱、一顿家常饭、一次牵手散步。我想告诉所有人,平凡不是平庸,而是生活的本来面目。”
又有人问:“听说您拒绝了所有电影节邀约,为何却愿意将样片交给国家档案保存?”
他笑了笑:“因为它不属于我个人。它是属于时间的证物。一百年后,也许没人记得我的名字,但如果有人翻开这段影像,看到一对普通人如何相爱、如何生活,或许他们会明白:原来幸福不必惊天动地,只要有人愿意为你留一盏灯,等你回家。”
散场后,工作人员递给他一份观众反馈表。其中一页写着:
>“看完影片,我立刻给母亲打了电话。十年没回家过年了,今年我想回去,陪她包顿饺子。”
他看着这句话,眼眶发热。
回到四合院已是深夜。林若雪还没睡,坐在灯下剪辑新的片段。见他回来,她起身迎上前,什么也没问,只是抱住他。
“累了吗?”她轻声问。
“有点。”他靠在她肩上,“但值得。”
她拉他坐下,指着屏幕:“我剪了一段新加的戏份,你要看看吗?”
是《平凡岁月》的最后一幕补拍:老年版的男女主角坐在同一张石桌旁,满头银发,手牵着手。阳光斜照,猫趴在脚边打盹。男人颤巍巍地夹起一个饺子放进女人碗里,说:“今天少放盐了,你尝尝。”
女人笑着点头:“嗯,正好。”
镜头缓缓拉远,院子里花开依旧,风铃轻响,远处传来孩童背诵诗歌的声音。
“这是我写的结尾。”她说,“你觉得怎么样?”
他看着画面,良久才说:“真实得让我害怕。”
“怕什么?”
“怕那一天真的到来时,我已经老得说不出话,只能用眼神告诉你‘我爱你’。”
她握住他的手:“那就用眼神说。我会懂的。”
他点头,将她揽入怀中。窗外月色澄明,一如初见。
接下来的日子,《平凡岁月》虽未参赛,却在民间悄然流传。有人自发组织社区放映,有学校将其纳入影视鉴赏课素材,甚至有年轻人模仿片中情节,在老城区复原了那家面馆,取名“若雪小馆”。
而陈愈的生活依旧简单如初。每天清晨去买菜,午后写回忆录,傍晚陪林若雪散步。林然依旧毒舌,顾言依旧操心事业,李老师偶尔还会寄来手写的信,字迹颤抖却坚定。
某个雨后的黄昏,他独自来到当年艺考培训班的旧址。大楼早已拆除,原地建起一座商场,霓虹闪烁,人流如织。他在街角站了很久,掏出随身携带的笔记本,写下一段话:
>“这里曾有一间教室,十二张椅子,一面镜子。
>我们在那里第一次对视,第一次念台词,第一次意识到彼此的存在。
>如今楼不在了,人也在变老,
>可我记得你站在窗边读《演员的自我修养》的模样,
>记得你说‘表演不是演别人,是成为自己’时的眼神。
>所以我不悲伤。
>因为真正的舞台从未消失,
>它一直在我们脚下,在每一次呼吸、每一次凝望、每一次相拥中继续上演。
>这场戏没有谢幕,
>也不会谢幕。”
合上本子,他转身离去,步伐稳健。
回到家,林若雪正在教邻居小女孩画画。孩子仰着脸问他:“叔叔,你是大明星吗?”
他蹲下身,笑着摇头:“我不是明星,只是一个努力做好丈夫的人。”
小女孩眨眨眼:“那你幸福吗?”
他回头看了一眼厨房里忙碌的林若雪,阳光洒在她发梢,像镀了一层金。
“非常幸福。”他说。
晚饭后,他们照例坐在院中喝茶。猫趴在石桌上打呼噜,风铃叮咚作响。林若雪忽然说:“我有个想法。”
“什么?”
“把回忆录拍成剧吧,就叫《重生从艺考状元开始》。不追求收视率,也不请流量演员,就用新人,像当年的我们那样。”
他想了想,点头:“好。但得由你来导。”
“那你来演。”
“行。不过我有个条件。”
“说。”
“每集片尾,都要放一段真实的家庭录像,可以吗?记录我们现在的生活,留给将来。”
她笑了,靠在他肩上:“遵命,男主角先生。”
夜深了,星河低垂。他握着她的手,想起多年前那个暴雨夜,他推开门,看见桌上热腾腾的面,和那张写着“我去买面条,别淋湿了”的纸条。
如今,他不再需要谁为他留灯。
因为他已经成为了那个愿意为爱人点亮万家灯火的人。
这一生,没有重来,也没有遗憾。
有的只是无数个清晨与黄昏,交织成一部永不杀青的长剧。
而它的名字,早已写在时光深处??
《一生一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