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m.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可这兴旺背后,是一代代人对责任的坚守,是无数个日夜的辛劳付出,是对家族精神的传承,像南堤的梨树,深深扎根在土地里,默默结果,不求回报,只盼着果实能填饱路人的肚子。
二伯悟出“西里”,便西去定居。
他本是个秀才,写得一手好字,笔尖在纸上流淌时,像春蚕啃食桑叶,沙沙作响,墨迹在纸上晕开的范围都恰到好处,不多一分,不少一寸。
他曾在县里的书院当先生,教过的学生遍布四方,都说他的板书是“行走的字帖”,下课了都舍不得擦,有人偷偷用薄纸拓下来临摹。
西去时,他带着一箱书,都是手抄本,用布包了三层,怕被雨水打湿。
每本书的扉页上,都写着“学无止境”四个字,字迹遒劲有力,笔画像利剑,能刺破纸背。
可惜早早就去世了,据说是积劳成疾,为了给学生编教材,熬夜熬坏了身子。
在一个秋天,枫叶红透的时候,他咳着血离开的,临终前还在批改学生的作业,红笔在纸上划过,像一道道生命的印记,最后一笔拖得很长,像条未完成的路。
二娘改嫁后,再也没脸回陈家看上一眼,算是彻底与陈家脱离了关系,或许是觉得辜负了二伯的期望。
二伯也留下一子一女,他儿子只会耍嘴皮子,做人做事没什么大出息,靠在集市上摆摊算卦为生,却总把“诚信”挂在嘴边,从不算假卦。
有人想多给钱求个好兆头,他却说:“命数在己,不在卦象。我只说实言,多一分钱也不要,昧良心的钱花着烧心。”
他的卦摊旁总放着本《论语》,线都磨断了,用绳子重新装订过,闲时就翻几页,看得入神,嘴角还会不自觉地动,像在跟孔子对话。
但二伯的女儿却操持出一个大富大贵之家。
她从小跟着母亲纺线织布,练就了敏锐的眼光,能从棉絮的色泽判断出布料的好坏,还没纺就知道织出的布会是什么手感。
她鼓动丈夫早早涉足木材生意,亲自去深山选木,能通过树皮的纹路判断木材的质地,哪个年轮里藏着风雨,哪个树结里裹着阳光,她都一清二楚。
她成为索溪河边最先富裕起来的人,却从不铺张,家里的桌椅还是二伯留下的旧物,只是被擦拭得发亮,能映出人影。
她常说:“富不富,看心术。心术正,钱才留得住,像井水,取之不尽;心术歪,钱来得快,去得也快,像洪水,会冲毁家园。”
用智慧与胆识为家族添彩,像西堤的李子树,在贫瘠的土地上也能结出甜果,果肉里藏着阳光的味道,能驱散吃果人的疲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