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m.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这忧乐沟里几位声名远扬的老太婆,年龄的规律倒是好记,像一串按顺序排列的珍珠,每一颗都散发着独特的光泽。
四大说客,再加上稳婆子,她们之间的年龄恰好都相差十岁,正应了那句“十年人事几番新”,每过十年,就有一位新的长者崭露头角,见证时代的变迁,从民国的动荡到新中国的成立,从合作社到改革开放,她们的记忆就是忧乐沟的活历史。
呱婆子六七十岁,岁月在她脸上刻下了深深浅浅的皱纹,如同老树皮的纹理,纵横交错却自有章法。
可那双眼眸依旧透着精明,像两口深井,仿佛能看透人心,村里的大小琐事都瞒不过她。
谁家的鸡丢了,谁家的媳妇闹别扭了,她总能第一时间知晓,并能说出个一二三来,往往三言两语就能化解矛盾。
有一次,李家和王家为了地界吵得不可开交,差点动起手来,呱婆子拄着拐杖一到,指着地上的界碑说:“这碑立了五十年,你们爷爷辈都认,到你们这儿就不认了?”
一句话就让两家羞愧难当,握手言和。
媒婆子七八十岁,一头银发梳理得整整齐齐,用一根雕花的木簪挽着,那木簪是用忧乐沟特有的黄杨木雕刻而成,上面刻着“鸳鸯戏水”的图案,栩栩如生。
说起话来条理清晰,满是阅历,经她调解的邻里纠纷,没有一桩反复过。
她年轻时走南闯北,见多识广,不仅能说媒,还能帮人看风水、选吉日,村里的人都说她“嘴里含着蜜,心里装着秤”,既会说话又公正无私。
有一年,村里的张寡妇想改嫁,遭到族人反对,是媒婆子据理力争:“新社会讲究婚姻自由,寡妇改嫁天经地义,谁要是拦着,就是跟政策作对!”
最终让张寡妇得偿所愿,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贞婆子八九十岁,平日里少言寡语,总是坐在门口的石凳上晒太阳,那石凳被她坐了几十年,磨得光滑如玉。
可一旦开口,总能一语中的,点醒梦中人,村里的年轻人都爱向她请教人生困惑。
有个年轻人外出打工受挫,回来后一蹶不振,贞婆子只对他说:“跌倒了怕啥,拍拍土再走,路还长着呢。”
年轻人听后深受鼓舞,重新振作起来,后来开了家农家乐,生意红火。
她的话不多,却像春雨般滋润人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