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m.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苏振洋怎么能再看呢?赶紧脚底下抹油般,飞快地走了。
朱三是来自一个偏远小县城,原名叫朱家平,在家排行老三,所以大家都叫他朱三,又因为历史上有个朱三太子,所以也有人戏称他为太子。
朱三从小学习刻苦,是上世纪九十年代的中专生,毕业分配到了一家省属企业,生产小型的机械配件。在父母和乡邻们的眼里,朱三从此以后在城里有工作了,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回到家满是恭维和夸奖的话,让他很受用。每次听到这些话的时候,父母那满是皱纹的脸上全是笑容。
工作第一个月,朱三拿了满额的工资133元,第一次回报父母,给老人拿了80元,自己买了一个月食堂饭卡花了25元,余下的28元就要支撑到下个月发工资。朱三心里想的是,反正下个月就有工资领,先紧着这28元对付着用吧。
从第二个月开始,厂里就开始发不出工资了。朱三有些扛不住,那28元钱早在一星期前就花光了,眼巴巴地等着这个月的工资,哪知道厂里发不出来钱。
听厂里的工友说,其实上个月的工资就拖欠了一个星期,考虑到那些刚到厂里的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和技校毕业生,需要添置一些生活必需品,所以紧着钱先给他们发了。这个月厂里实在拿不出钱来,只能等厂里积压的产品销售出去,才有钱给大家发工资。
好在过了差不多10天左右,工资还是发放了。但厂里明确说了,这个月虽晚了几天,还是足额发放,下个月开始,工资就只能暂发7o%的工资了。
朱三不敢把工资的大部分拿回家了,所以对家里充满了内疚。为了能让自己读书,哥哥姐姐早早地下地干活,减轻父母的负担,自己能留在城里工作,是一家人的脸面,是必须要回报家里的。
朱三还是给家里拿了30元钱回去,虽比第一个月少了许多,可在农村,这也算是一笔很不错的收入了,30元钱在农村可以办不少事情。朱三把这个钱给家里的时候,喉结反复地突突,一直说厂里效益不好了,工资发不出来,等以后厂里好起来了会给家里多拿点儿。
还没等到把拖欠的工资拿到,厂里就宣布要破产清算了。大部分的工人下岗了,愿意留在厂里的只能领取每个月30元的过渡费。有门路的,懂技术的,能走的都走了。
朱三没有走,朱三觉得自己中专毕业,学历虽硬气但不高,没法跟大学生比。
自己虽有一定的技术,但工作时间太短,经验严重不足,技术也没怎么打磨过,
所以离开厂子,并不能保证自己能找到好的工作。
这家工厂毕竟是省属企业,是铁饭碗,如果自己还在厂里,说出去好听,父母哥姐也会觉得有面儿。
于是就想着先在厂里熬着吧。
朱三发现,厂里运营不下去,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厂里积压的产品卖不出去,又没钱革新技术,引不来好的设备和生产线,导致厂里形成恶性循环。
后来,厂里让大家竞聘销售,卖出去的产品,可以享受销售提成。如果销售成功的话,工资会比原来高出好几倍。朱三当仁不让,硬是凭借着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赢得了销售员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