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m.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奶奶枯瘦的手指抠着炕沿裂缝,指节因用力泛白如霜,指甲缝里嵌着的陈年灶灰簌簌掉落。喉间痰音裹着窗外惊雷滚过,每道褶皱里都渗出往事的潮意:“那年...九章衰分术算导弹预警...天罗系统...崩了...”
孙玺儿手中的汤药碗“哐当”摔进柴灰,褐色药汁在泥地上漫开,边缘自然形成的分形纹路在闪电中忽明忽暗——竟是拓扑学里的莫比乌斯环!衰分术!《九章算术》第五章的比例分配法,竟被父亲用于国家级防空网!药汁未干的地方,突然映出父亲铜匣锁孔的影子,齿痕间距恰好是3.7毫米,与奶奶顶针的内径分毫不差。
病榻前奶奶断续的讲述,像碎瓷片拼出骇人的图景:2000年父亲参与的“天罗”反导系统,用衰分术划分全国预警区——
“辽东配12/47资源,陇西得9/47...按《九章》‘衰分’条:各依本率”
二十年后系统已严重熵增,就像奶奶缝补的旧衣,针脚错乱得失去原本形状:
固定比例完全无视导弹威胁的动态变化,辽东闲置的雷达达37%,这个数字与父亲水利图纸上的滑坡临界角分毫不差;而东南沿海的预警缺口扩大至53%,恰好是奶奶针线笸箩里银针的总数,两者相加80,正是云朔新城地宫的台阶数,台阶磨损程度最深的第37级,石缝里嵌着与铜匣同质的铜屑;
父亲1997年遗留的手稿上,蓝黑墨水写着方程术建立的动态模型,却被红笔批着“计算量过大”——那道批语的笔迹,与粮库被盗案卷宗上的签字完全相同,墨迹里还掺着极细的铜粉,与铜匣锁芯的材质一致,在放大镜下能看见铜粉排列成微小的“商功”二字。
窗外突然闪过诡异流光,奶奶缝纫筐里的铜顶针开始高频震颤,震频恰好是37赫兹——与千里外某基地的灾难同频共振:
预警屏上正闪现巴铁拦截印军巡航导弹的画面,导弹尾焰的红外特征在屏幕上拖出的轨迹,与奶奶纳鞋底时拉出的棉线弧度完全一致;系统却将70%算力调往平静的西北,就像奶奶总把最好的布料浪费在看不见的补丁里,那些布料的经纬密度,与预警网的节点分布惊人吻合,每平方厘米31根经线,恰是梅森素数的隐秘注脚;
控制台突然弹出父亲二十年前的手写注释,用红铅笔写在军绿色稿纸上:“衰分静则熵增,动则生路 ”,墨迹边缘的洇染形状,与药碗摔出的拓扑图形完美重合,连最细微的分叉角度都是37°,这个角度的阳光恰好能穿透云朔新城地宫的通风口,在石壁上投射出与手稿相同的方程轨迹。
2000年 九章衰分术 静态比例分配(资源僵化),如奶奶用旧鞋样给新鞋裁布,鞋头总比脚面宽出3分
2025年 父亲动态方程模型 未考虑混沌变量(气象/电磁干扰),像南瓜藤无视风向硬长,最终缠死了菜畦里的豆角
此刻 孙玺儿熵减模型 融合《九章》+非线性混沌理论,恰似奶奶纳鞋底:既要循章法又要顺纹理,针脚在关节处必留0.5毫米的松量
孙玺儿狂奔至地窖,掀开父亲的旧工具箱,生锈的密码锁上刻着《九章算术》的粟米题:“今有粟一斗,问为糯米几何?”——答案3斗7升,正是她生日的数字(3月7日)。开锁的瞬间,匣内飘出樟木香气,与奶奶嫁妆箱的味道一模一样,箱底垫着的防潮纸,用米浆糊拼出“方田”二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