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m.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我抱着那摞项目笔记蜷在飘窗上时,酒店的挂钟刚敲过十二点。
纸页边缘的毛糙蹭得掌心发痒,张工潦草的公式在暖黄灯光下忽明忽暗——他总说自己写太快,可测试成功那晚,他凑在我电脑前改参数,笔尖在纸上洇开的蓝墨水,分明是刻意放慢的。
陈工夹的茉莉花干突然从笔记里滑落,我弯腰去捡,指腹触到某页折角。
展开时,一行用红笔标注的“动态阈值修正“跃入眼帘。
我呼吸一滞——这不是邹逸上个月给我的海外白皮书里的核心论点吗?
床头柜上的平板电脑还亮着,我翻出那份白皮书的电子档。
对比着看了三行,后颈的汗毛全竖起来了。
张工笔记里关于“需求波动系数“的推导公式,和白皮书第三章的案例分析,连误差值的小数点后两位都一模一样。
手机在膝盖上震动时,我差点把笔记砸到地上。
屏幕显示“邹逸“两个字,我盯着看了三秒,直接按了回拨键。
“范总这么晚还没睡?“他的声音带着点沙哑,像是刚从资料堆里抬头。
我把笔记拍在茶几上,纸张发出脆响:“张工的动态阈值修正是你教的?“
电话那头沉默了两秒,背景音里传来翻书声:“他们半年前就接触李董的人了。“他说得轻描淡写,“我让人在行业论坛放了半份白皮书,能看懂的,才值得被挖。“
我攥紧手机,指节发白:“所以你早知道他们会走?“
“我知道他们留不住。“邹逸的声音突然近了些,像是凑近了话筒,“但我也知道,能偷走技术的人,偷不走把技术变成武器的脑子。“
挂了电话,我盯着窗外渐次熄灭的灯火,喉咙发紧。
原来那些欲言又止的眼神,那些挤在人群最后不敢鼓掌的动作,都是权衡后的选择——他们贪心,想带着现成的成果投奔更肥的枝头,却没算到邹逸早给技术上了“钩子“。
清晨七点,会议室的百叶窗还没拉开。
我站在投影幕布前,看着底下熬红了眼的团队:小周的黑眼圈比昨晚更重,技术部的老王捏着马克笔,笔帽在指节间转得飞快,连向来沉稳的张助理都在搓衣角。
“李董挖走了张工陈工。“我敲了敲桌上的项目笔记,“但他们没挖走这些——“我翻开最上面那本,“没挖走张工改了十七版的需求模型,没挖走陈工标注的二十处数据陷阱,更没挖走我们做了三个月的用户行为分析。“
小周突然吸了吸鼻子:“可...可他们带走了客户资源...“
“所以我们要做逆向工程。“我点开投影,蓝色的数据流在幕布上流淌,“把现有系统拆解成三十七个模块,重新跑通所有底层逻辑。
三周,我要看到第一版迭代。“
会议室里静得能听见空调的嗡鸣。
老王突然把马克笔拍在桌上:“范总,上回拆解系统用了两个月。“
“所以这次我们不睡觉。“我扫过每个人的脸,“现在出去买咖啡,十分钟后回来——“我扯了扯皱巴巴的衬衫领口,“或者现在辞职,我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