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m.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我深吸一口气,翻到下一页:“但2019年的项目忽略了Z世代的社交属性,我们可以加入……”
“够了。”陈先生的声音像块冰砸进来。
他西装袖口的袖扣闪着冷光,说道:“我要的是颠覆性方案,不是老调重弹。”他合上文件夹,“这份报告,我建议重写。”
散会后,茶水间飘来细碎的议论:“听说陈先生当场就翻脸了?”“她要真有本事,怎么连甲方都看不上?”“要我说啊,要不是有后台……”张莉的笑声混在里面,像根细针往我耳朵里扎。
我握着马克杯的手发颤,杯底磕在台面上,溅出的热水烫红了虎口。
那天我在办公室待到凌晨三点。
契约能力启动时,头痛比上次更剧烈,眼前不时闪过白裙子女孩的影子。
我盯着电脑屏幕上的用户画像模型,把Z世代的社交数据、消费习惯、线下活动轨迹重新交叉分析——当“兴趣圈层渗透度”这个新维度跳出来时,我猛地拍了下桌子。
再次汇报时,陈先生的身体往前倾了倾。
我点击鼠标,动态图表里,不同颜色的圈层像涟漪般扩散:“蓝色是二次元用户,红色是潮玩爱好者,他们的线下交集点……”
“停。”陈先生举起手。
我喉咙发紧,却见他嘴角勾了勾,“继续说。”
散会时,他拍了拍我肩膀:“这才是我要的效果。”组长把会议记录递给我时眨了眨眼:“不错啊,范副组长。”
可喜悦只维持了半天。
下午例会上,李华“啪”地甩下一份报告:“范晓萱,这就是你说的精准用户画像?客户反馈里明明有37%的用户抵触兴趣标签,你当我瞎吗?”
我接过报告的手在抖。
第一页的客户签名栏,“刘芳”两个字歪歪扭扭——那是上周我跟进的社区用户,她明明说“标签挺准的”。
“解释啊?”李华的钢笔尖戳在“37%”上,“还是说,你所谓的能力,就是伪造数据?”
我张了张嘴,喉咙像塞了团棉花。
余光瞥见张莉低头翻笔记本,她涂着酒红甲油的手指,正轻轻敲着“邮件已发送”四个字。
下班时,我抱着文件往电梯走,肩膀突然被人碰了碰。
邹逸不知什么时候站在身后,他往我手里塞了张纸条,指尖微凉:“查查邮件记录。”
电梯门开的瞬间,穿堂风掀起纸条一角,上面只写了三个字:“发件人”。
我望着邹逸的背影消失在走廊尽头,突然想起他手机锁屏的旧报纸——那个和我长得很像的女孩,名字被打了码的地方,墨迹晕开的形状,像极了“张”字的偏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