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m.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巷口的老槐树又开花了,苏砚秋蹲在树根旁,指尖捏着片嫩白的花瓣。爷爷的木雕作坊就在斜对面,青瓦白墙的老房子,门框上“木心堂”的匾额被岁月磨得发亮——那是爷爷亲手刻的,笔画间还留着松木的纹理。他今年十三岁,刚上初一,书包里藏着张数学卷子,背面画满了歪歪扭扭的木雕草图。
“砚秋,又躲这儿发呆?”隔壁张婶挎着菜篮走过,塑料袋子里的黄瓜撞出清脆的响,“你爸今早又去作坊找你了,说你总把零花钱攒着买破木头,学生娃不学好数理化,捣鼓这些没出息的——”话没说完就被风卷走了,苏砚秋低头蹭了蹭鞋底,指甲掐进花瓣里,淡淡的香混着泥土味钻进鼻尖。他想起上周在作坊偷刻的小摆件,一只歪头的松鼠,藏在爷爷的工具箱底下,木纹顺着松鼠的毛势走,刻到尾巴时不小心划了道口子,爷爷却摸着胡子说:“砚秋手稳,比我当年学徒时强。”
初中三年,苏砚秋的课本里夹满了木雕图纸。同桌陈小雨总笑他:“你这本子要是交上去,老师准以为你在搞地下艺术。”初三那年校庆,班里要排节目,他偷偷用废木料刻了套《西游记》人物,拇指大小的孙悟空踩着金箍棒,眼睫毛都是用细刀挑出来的。班主任王老师看着讲台上摆成一排的木雕,推了推眼镜说:“苏砚秋,你要是把这心思用在学习上……”话没说完,却见后排的男生抢过猪八戒往空中抛,他猛地站起来,椅子在地上划出刺耳的声响,攥着木雕的手心全是汗——那是他熬夜刻了三天的,猪八戒的肚子还留着原木的结疤,像揣了个笑盈盈的月亮。
高中读的是县城二中,离家远,苏砚秋住校。宿舍床底下藏着个铁皮箱,里面是他攒的工具:爷爷送的刻刀,自己用零花钱买的砂纸,还有块从旧货市场淘来的黄杨木。周末别人去网吧打游戏,他就躲在操场角落的老树下雕刻。有回周末下雨,他蹲在走廊里磨一块檀木,教导主任打着伞路过,皮鞋在水洼里踩出啪嗒声:“苏砚秋,学校不是让你搞手工的地方,再让我看见这些乱七八糟的……”话音未落,檀木的香气混着雨水味飘起来,教导主任忽然顿了顿,盯着他手里初具雏形的莲花——花瓣边缘带着自然的卷边,叶脉是顺着木纹刻的,像刚从水里捞起来的模样。后来教导主任没再说什么,只是那次月考后,他的抽屉里多了张纸条:“县青少年手工大赛,下个月报名,你试试。”
他没去。大赛那天,他躲在作坊里给爷爷打下手,帮着磨一块老榆木。爷爷说:“砚秋,你总躲着干什么?”他握着刻刀,看木屑落在围裙上,像场不紧不慢的雪:“我刻东西又不是为了让人看。”爷爷没说话,只是把一块雕坏的木雕推给他——那是去年冬天爷爷刻的财神像,下巴上的胡子刻歪了,爷爷说:“你看,木头有自己的脾气,顺着它的纹路走,比硬拗着来强。人也一样,别管别人说什么,你心里那团火别灭了。”
高考填志愿时,他瞒着父母报了省里的美术学院,木雕方向。爸爸把他的工具箱摔在地上,刻刀滚了一地:“你看看你表哥,人家学计算机,毕业就能进大公司,你学这个——”话没说完,妈妈在旁边扯了扯爸爸的袖子,小声说:“砚秋从小就爱这个,就让他试试吧。”那天夜里,他蹲在院子里捡刻刀,月光把刀柄上的纹路照得清清楚楚,那是爷爷早年用牛皮绳缠的,绳结处早被磨得发亮。他忽然想起初中时在课本上画的第一幅木雕图,那时以为喜欢就是刻坏无数块木头,后来才知道,喜欢是哪怕全世界都说没用,你心里也知道,这不是没用,这是值得。
大学四年,苏砚秋成了系里的“怪人”。别人忙着参加展览、拿奖、混圈子,他却总泡在工作室里,对着一块木头发呆。有回导师带他去看个青年艺术家的展览,展厅里灯光璀璨,作品旁边贴着创作者的简介,全是各种比赛的获奖经历。导师指着一幅用边角料拼贴的木雕问他:“你觉得怎么样?”他盯着那幅作品看了很久,说:“木头的纹路乱了,像是被硬凑在一起的。”导师笑了:“砚秋,你啊,太轴了。现在这个时代,光会刻木头不够,得让人看见你,赏识你,不然再好的东西也埋在土里。”他没说话,低头摸着口袋里的小木雕——那是早上在宿舍刻的,一只缩成一团的刺猬,木纹刚好顺着刺的方向,摸上去扎手却带着暖意,像把小小的太阳藏在手里。
大四那年,他接了个订单,给一家老茶馆刻门楣上的雕花。茶馆老板是个五十多岁的中年人,第一次见面时,老板叼着烟指着图纸说:“年轻人,你这设计太素了,现在人喜欢花哨的,多刻点龙凤、牡丹,热闹。”他看着图纸上画好的兰草和竹节,指尖在纸面上轻轻划过:“老板,茶馆讲究的是静气,兰草生在幽谷,竹节空而有节,木头刻出来带点野气,才对味。”老板抬眼看他,烟灰落在衬衫上,忽然笑了:“行,你说了算,反正这房子是给懂的人看的。”那三个月,他天天泡在茶馆里,搭着脚手架刻门楣。夏天闷热,汗水滴在木头上,很快就被吸干,刻到竹节处时,他特意留了道自然的疤结,像竹子被风雨打过的痕迹。完工那天,老板泡了壶陈年普洱,茶汤在粗陶杯里转着圈,老板说:“小伙子,你知道吗?我找了三个师傅,都按我要求刻得花里胡哨,只有你敢跟我对着来——不过你说得对,这木头啊,就得有自己的性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