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m.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这时,赵奶奶颤巍巍地走上前,将一个布包放在石桌上,打开来是一些晒干的红薯干。
“宁丫头,大业他媳妇儿,你们忙你们的,我就是来送点这个。”她摸了摸沈安与的头,“孩子念书辛苦,垫垫肚子。”
沈安与抬头,脆生生道:“谢谢赵奶奶!”说完又低头继续跟着陶子墨念书,只是嘴角偷偷扬起,藏不住的欢喜。
沈安宁见此也没说什么,只是挨个和他们道了谢,她帮大伙儿提供了除虫药,他们回以心意,有来有往日子才能长久。
院子里渐渐热闹起来,却始终没人高声喧哗。
有人帮着把谢礼往厨房挪,有人蹲在墙角看孩子们念书,还有人凑到沈安宁身边,指着《农桑要术》问东问西。
阳光穿过梧桐叶,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伴着读书声、低语声、针线穿过布料的细微声响,像一首温柔的曲子,慢慢淌过这个充满希望的早晨。
沈安宁看着眼前的景象,心里暖融融的。她知道,这不仅仅是邻里间的谢意,更是日子慢慢好起来的模样——有书可读,有田可种,有人情可依,便是最好的时光。
这时钱大嫂走过来,有些微微局促的看着沈安宁说道:“宁丫头,我想让我家虎子也来跟着陶先生认认字儿,我们给束修费。”
陶子墨在一旁也听到了,他没意见,但小姨没说话他也不好擅自答应,这到底还是在人家家里。
“我都行,墨墨你愿意吗?”沈安宁觉得有人肯给束修费,陶子墨也能早日攒够读书钱,继续去书院念书。
“可以。能把我所学的知识传授出去~我也很开心。”陶子墨微笑着点点头。
“那给多少束修费合适?”钱大嫂听到对方答应了下来,心中欣喜,但又怕收的束修太高,他们负担不起。
“嫂子看着给吧。我已经给墨墨开了工钱。”
她给的工钱外加管饭,其实已经比大多数教书先生的收入要高了,多教一个也是教,既然墨墨愿意,别人的束修费就无所谓高低了。
钱大嫂也不是小气人,知道自己多少是沾了沈安宁的光,才能让自家孩子有机会学习认字。
“一天两个铜板,一斤粟米可以吗?”她作为邻居也有所了解陶子墨的教学时间,大概是两个时辰左右。
现在粟米的市价,虽说随着水源在各个镇子被发掘,而有所下降,但也有七八文钱一斤了,于他们这些农户人家不算少。
钱大嫂目标也不高,只要自家虎子能熟读三字经,理解一些里面的意思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