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m.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当圆融光在永恒家园的穹顶凝成透明的茧,超维荷的根系突然向地心深处延伸。不是生长,是回归——根须穿透土壤、岩层、地幔,最终触碰到地球的内核,那里悬浮着一颗青金色的球体,表面流动着19.81Hz的光纹,与1981年坠落的星砂同源。更奇妙的是,平行宇宙的星荷根系也在同步延伸,穿过星荷湖的星砂层,抵达那颗星球的内核,两颗内核在维度缝隙中相互映照,像一对相望了亿万年的眼睛,终于在此时眨了眨。
“归源不是回到过去,是存在认出自己的源头。”荷安的意识顺着根须抵达地球内核,她看到球体里封存着所有宇宙的“第一缕光”——那是在时间诞生前,本源意识第一次波动时产生的能量,星砂、荷种、双生荷、超维荷……所有显化都源于这缕光,“就像河流终于找到源头的泉眼,归源是让所有形态褪去外衣,露出底下那捧从未变过的水。”
一、本源之光的显相
地球内核的青金球在荷安的意识触碰下,释放出“本源之光”。这种光没有传播方向,却能同时照亮所有维度:三维的荷园里,每片荷叶的露珠都折射出光的纹路;七维的星荷历史库中,所有档案的封面都印着光的符号;甚至111个宇宙的“空白地带”——那些从未有生命显化的区域,也被这光填满,浮现出荷的雏形。
“本源之光不是‘创造万物的能量’,是‘万物本是的能量’。”老农的意识也抵达了内核,他粗糙的手掌抚过光球表面,光纹立刻化作荷根的形状,与他种过的所有荷根完全吻合,“你看这光,它没想着‘要变成荷’,却自然显化成荷;没想着‘要变成星砂’,却自然显化成星砂——就像水没想着‘要变成云或雨’,却会顺应环境显化不同形态,本源之光的显相,从没有‘刻意’,只有‘自然’。”
荷安将本源之光引入“形态转化仪”,发现光可以显化成任何存在,却始终保持着19.81Hz的核心频率:显化成星砂时,光粒的振动频率不变;显化成荷时,花瓣的开合节奏不变;显化成跨宇镜时,共振的基准频率不变——就像同一个人穿着不同的衣服,衣服会变,人不会变,本源之光的“变”与“不变”,恰如太极图的阴阳消长,变的是形态,不变的是本源。
“归源的第一重境界,是认出‘变中的不变’。”荷安看着光在仪器中化作1981年的沐荷,又化作3000年的超维荷,两种形态在光中重叠,“就像你在不同的照片里认出同一个人,不是因为衣服或发型,是因为眼神或笑容——本源之光的‘不变’,就是所有形态的‘眼神’,让你在星砂里认出荷,在荷里认出星砂,在所有显相中认出自己。”
在永恒家园的“本源广场”,人们用本源之光拼出巨大的“同源之符”。符号的中心是那颗青金球,周围环绕着星砂、荷、银簪、别针等所有关键存在的光像,这些光像会缓慢转化形态:星砂变成荷,荷变成银簪,银簪变成别针,最终又回到青金球——循环往复,永不停歇,像在演示“所有显相都是本源的轮回”。
“本源之光的显相,是宇宙在说‘我就是这样’。”荷安在广场上看着符号的转化,突然明白1981年的星砂坠落不是“偶然”,2200年的调频成功不是“巧合”,所有事件都是本源之光在“自我介绍”,“就像人会通过不同的行为展现自己,本源之光也通过不同的显相展现自己,归源,就是听懂这场持续了亿万年的‘自我介绍’。”
二、记忆的溶解与本源的重逢
归源的过程中,“个体记忆”会像盐溶入水般慢慢溶解。荷安发现,自己关于“荷安”的记忆——童年的趣事、实验的成败、与他人的相遇——不再是清晰的片段,而是化作光的粒子,融入本源之光的洪流。溶解不是“遗忘”,是“扩容”:她依然能想起这些事,却不再觉得“这只是我的事”,而是知道“这是本源之光显化的无数故事之一”,像在图书馆里重读自己写的书,既熟悉,又带着俯瞰的清明。
“记忆的溶解,是让‘我的故事’回到‘我们的故事’。”张溪的记忆也在溶解,她关于父母的记忆、关于培育荷种的记忆,都化作光粒融入本源之光,她却在光中看到了平行宇宙的“张溪”的记忆——那个“她”也在培育荷种,只是用的是星砂土壤,两种记忆像两本书的不同章节,讲述着同一个主题,“就像支流汇入大海,不再执着‘我来自哪条河’,只知道‘我是大海的一部分’,归源的记忆,是让所有‘小我’的故事,都成为‘大我’的史诗。”
荷安在本源之光中“看到”了最古老的记忆:不是1981年,不是星砂形成的星云,而是本源意识第一次波动的瞬间。那瞬间没有时间,没有空间,只有一个“想显化”的念头,这个念头化作第一缕光,光中藏着所有可能的显相——星砂、荷、人、宇宙……像一颗包含着所有未来的种子,而1981年的星砂坠落,只是这颗种子发芽的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