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m.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肃顺,在清朝历史中,是个备受争议的人物。
在清朝诸多官员之中,他并非出类拔萃,除了行事风格强硬之外,再难寻其他显着优点。
倘若身处盛世,凭借强大的实力与坚实的后盾,强硬或许能发挥一定作用。
然而,在咸丰执政的动荡年代,这般强硬,却适得其反。
扣押英法代表团就是明证!最后赔偿了洋人土地和白银。这就是说最硬气的话,挨最响亮的耳光。
平心而论,从某种层面而言,咸丰对肃顺的提拔重用,实是一半出于无奈,一半则源于“分权”的策略。
咸丰试图通过构建新的权力平衡,以巩固自身的统治地位。
直白来说,就是用肃顺来制衡恭亲王奕欣。
在肃顺尚未跻身决策圈时,朝廷权力,高度集中在少数亲王手中,恭亲王奕欣,便是最典型代表。
作为道光帝第六子,素有“鬼子六”之称的奕欣,能力出众,人脉广泛,
在朝堂与军方,有着雄厚的根基,对咸丰的皇权构成了潜在威胁。
咸丰提拔肃顺,意在分权。
他让肃顺主导行政、财政等核心领域,形成一股新势力,使之能够与奕欣等宗室亲王分庭抗礼。
咸丰聪明的很,知道肃顺强硬桀骜不驯,从不让他染指军权。
咸丰萌生削夺奕欣权力的起因,还要从奕欣的母亲说起。
咸丰元年(1851年),咸丰刚在太和殿接受完百官朝贺,屁股坐在龙椅上没一刻钟,奕欣便捧着奏折跪在了丹墀下。
“皇兄,”奕欣声音带着恳切,“额娘抚育皇兄多年,恩重如山,如今皇兄登临大宝,恳请尊封额娘为皇太后,以尽孝道。”
咸丰心中翻了一下,心说——他当朕忘了?皇额娘孝全成皇后才是朕的生母,葬在道光爷身边的正主。
静贵妃是他奕欣的亲娘,不过是当年皇额娘去得早,皇阿玛让她照拂过朕几年,怎么就敢妄称太后?
“六弟,”咸丰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皇考刚宾天不久,朕心中哀恸。
静贵妃于朕有抚育之恩,朕自会尊养,但若论太后之位,不合祖制。此事休要再提。”
他将奏折随手丢还,厌恶之情溢于言表。
4 年后,即 1855 年,奕欣的亲娘病重,奕欣再次恳请咸丰晋封其母为太后。
咸丰帝虽表面应允,内心实则极不情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