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m.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世人皆说,乾隆搞花架子掏空了大清家底,纵观嘉庆皇帝最是倒霉,总想有所作为,却最终无所作为。
尤其老爷子晚年最作恶,为了自己享乐,他一手用忠臣,一手用奸臣,和珅成了历史上最大的贪官。
各种恶果让嘉庆这个儿子扛了雷,随后,各种问题在他身上爆发出来。
不是白莲教起义,就是天理教造反,再不就是各种贪污侵占,文官没有谋略。武官害怕打仗——
一言以概之,嘉庆帝从乾隆手中接过江山之时,展现在他眼前的,是一个看似风光无限,实则内里千疮百孔的庞大帝国。
比如,白莲教起义的烽火燃烧了九年,台湾林爽文造反,天理教攻打皇宫,一波连着一波,
“内乱”的花费超过了乾隆对外征战,造成国库日渐空虚。
大清中后期,犹如一艘航行在太平洋里的破船,随时都有倾覆的危险。
而最为致命的是,官僚体系已然腐朽如树,根部皆已烂透,稍有外力的加持,将轰然倒地。
起初,嘉庆这位初登大宝的新君,也想改变现状,以果断手段诛杀了和珅,撤了六任总督,
一时间发起惩贪高潮,期望能让大清王朝,重新焕发出往昔的生机。
然而,残酷的现实却如同一记记重锤,击碎了他的美梦。
虽然他掀起了惩贪高潮,但日后贪污依然没有收敛,甚至日甚一日。
究其原因就是制度的缺陷,嘉庆不着眼改革,寄希望打击一个巨贪就能一劳永逸,实在是天真的想法。
嘉庆帝执政中期,已然感到贪腐的严重性,故此连发数道上谕,言辞痛斥官场中积弊已久的种种恶习。
他以帝王之尊,号召官员们直言进谏,试图通过广开言路,找出治理腐败的良方。
哈哈!还真有官员把嘉庆的话当真了。
此人便是翰林编修洪亮吉,他怀着激动的心情,奋笔疾书,洋洋洒洒写下了《时政启》。
在这份奏折中,洪亮吉毫不留情地直指吏治腐败之弊端,时局之危机:
他说,腐败具体表现在官员们热衷于结党营私,将百姓视为鱼肉,肆意剥削。
朝廷下达的决策,在传达过程中被大打折扣,行政命令到达不了基层,到了地方,已失去了原本的效力等等——
洪亮吉的言辞激烈且尖锐,毫不留情地揭开了官场那层遮羞布。
然而,嘉庆帝不愿意面对现实,不是自身找原因,不是解决问题,而是解决提问题的人。
他认为洪亮吉“语言过于激烈,有违臣子应有的体制”,盛怒之下,竟将洪亮吉革职查办打入了死牢,
在臣子劝说下,后将其发配至遥远的新疆劳动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