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m.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乾隆常自诩为“十全武功老人”,宣称自己征战南北,有十件战功足以名垂青史。
然而,对于他平定金川之乱这一“武功”,网友们却争议不断。
有人直言,在川藏边境这弹丸之地,清朝耗费巨额财力,艰难战胜大小金川的土司,实在没什么值得夸耀的。
这就好比当年美国与阿富汗塔利班的战争,美国国力强盛,原以为能迅速击垮阿富汗,
可局势却脱离老美的掌控;苏联也曾深陷阿富汗战争泥潭,打了十几年后也只能匆匆撤军。
一方国力雄厚,号称“康乾盛世”另一方实力弱小,几乎过着“茹毛饮血”的生活,双方实力反差太大,打成这般局面,乾隆不提也罢,免得被人耻笑。
“……”
回望过往,乾隆与大小金川的战争前后共爆发两次。
第一次乾隆平定金川之乱,前文已有提及。为使读者能更好地衔接前文,在此简要概述:
第一次平定大小金川之战始于乾隆十二年(1747 年),终于乾隆十四年(1749 年)。
乾隆十一年(1746 年),彼时,大金川土司莎罗奔妄图吞并小金川土司泽旺的领地。
大小金川土司皆由清廷任命,朝廷之所以将其分割,意在让二者保持弱小态势,以防统一后不便统治。
乾隆自然不会坐视大金川的野心膨胀,遂决定发兵。
经过两年的征战,终于打败大金川土司莎罗奔。
说实话,这两年时间着实不短。大小金川之所以依旧实行土司制度,而未推行流官治理,主要因其地处川藏交界,
土地贫瘠,经济利益微薄,乾隆便未强行实施改土归流新政,而是采取“以番治番”的策略。
由此可见,大小金川从整体实力上远不及清朝,然而他们巧妙利用当地恶劣的山水环境,
与清朝周旋,扬长避短,打起了游击战争。
不得不说,大小金川的土司与当地百姓关系紧密,充分发挥了全民皆兵的优势。
无论如何,清朝第一次平定大金川之乱,好歹没丢面子。
时光流转,22 年转瞬即逝。乾隆三十六年(1771 年),距第一次平乱相隔 22 年后,大小金川再度作乱,乾隆只得再次出兵平定。
第二次金川之乱的根源,在于第一次未能彻底征服大金川土司,从而埋下隐患。
两次内乱相隔20多年过去了,此时大清依旧是乾隆皇帝,而大小金川的土司却已换人。
彼时,大金川的土司名为索诺木,是第一次作乱时土司莎罗奔的侄孙;
小金川的土司则是僧格桑,乃第一次小金川土司泽旺的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