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宫秘史十二章

第47章 史可法抗清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m.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在李自成起义军被多铎与其兄阿济格联手绞杀之后,这两位清朝将领就此分道扬镳。

多铎率领大军挥师东进,目标直指南京,意图一举剿灭南明小政权;而阿济格则继续南下,全力清剿李自成的残余部队。

镜头转回到北京,顺治二年(1645 年),局势逐渐趋于稳定。然而,就在此时,多尔衮再度提出了剃发易服令。

“怎么又要强推剃发令?这简直就是在逼汉人造反啊!”汉臣官员们私下里纷纷暗自摇头叹气,可谁也不敢公然出面反对,只能背地里发发牢骚。

毕竟,在多尔衮的强权之下,他们深知此举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

此令一出,整个朝野都为之震动,百姓们更是誓死不愿剃发。“奶奶的,反正我绝不剃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怎能随意毁损?他又能把我怎样?”

大街小巷,随处可闻百姓们这般义愤填膺的话语。

这一次,多尔衮的态度异常强硬,他严令不论何人,哪怕是和尚,一旦被抓,即刻剃发。

若有反抗,格杀勿论!

为了配合这一强制命令,京城中悄然诞生了一种新职业——那些走街串巷、挑着剃发家当的剃头匠。

他们通常挑着扁担,一头放置着剃头工具,另一头则是烧热水的炉子。于是,新的歇后语应运而生:剃头匠的扁担——一头热,用以形容单方面的热情。

而多尔衮的剃发令,恰似这剃头匠的挑子,不过是他的一厢情愿罢了。

民间百姓抵制剃发尚在情理之中,毕竟他们无需仰仗多尔衮的鼻息生存。

但让多尔衮难以接受的是,那些享受着清朝俸禄的汉人官员居然也不配合。

一些汉人官员选择消极对抗,要么闭门不出,称病不朝;要么干脆逃往南方,以不再侍奉大清的方式来表达他们内心的不满。

“奶奶的!全是一群白眼狼。”多尔衮对此极为恼火,自己精心制定的政策,竟然如此难以推行。

“不行,这些汉人是在公然挑战我的权威,不杀一儆百,这江山如何能稳!”多尔衮下定决心,要用杀人立威的方式来推行剃发令。

事实上,此时的大清江山,实则由多尔衮牢牢掌控。

年仅八岁的顺治皇帝每日不过是吃喝玩乐,他的玩伴众多,京城中不少汉人官员的孩子常与他一起弹玻璃球,天真无邪地享受着童年时光,对朝堂上的风云变幻浑然不知。

剃发令发布一月有余,效果却差强人意,汉人百姓与官府玩起了捉迷藏。

多尔衮忧虑万分,常常辗转反侧,难以入眠,甚至开始反思自己是否操之过急。

翌日早朝,礼部侍郎孙之獬早早便候在殿外,脸上带着几分急切与谄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开局流放:从罪囚营杀到天下之主
开局流放:从罪囚营杀到天下之主
吴城在宴席中无意惊扰了长公主,而被震怒的皇帝流放北莽。罪囚营中,吴城在生死危机时刻觉醒神级杀敌系统,只要杀敌就能获得属性点奖励,增强自身能力。从此吴城一路在北莽驰骋,杀敌无数,一步步做大做强。北莽异族凶险,王庭使者强悍,朝堂汹涌莫测,大军征途漫漫。且看,吴城如何从罪囚一刀一刀杀到天下之主!...
凉小城
我,乡野村夫,皇帝直呼惹不起
我,乡野村夫,皇帝直呼惹不起
王通一朝穿越至大业王朝成为边远地区的一个小小百姓。恶霸欺,官僚压,天灾人祸,民不聊生。为了活命,王通奋力挣扎。种田经商,杀人放火,历经三年,终于拼搏出了一番天地。本想做一个土皇帝逍遥一生,直到那年大业长公主殿下游山玩水,偶遇王通……这王通,竟然懂得如此多种田知识!这王员外,竟然有如此多奇思妙想!这王书生,竟然满腹锦...
公子谦
不靠系统她照样在斩神杀疯
不靠系统她照样在斩神杀疯
又名因为评分刚出,所以会比较低,望谅解一朝穿越,阮皎年从24岁多马甲社畜做回高中生。她忍不住扶额苦笑:“该死的世界,我恨你。”“明明都要看到结局了!闹哪样!”当发现穿的斩神且穿到沧南集训前一年多还靠鸡肋的禁墟进了集训名单。“亲爱的世界,刚刚开的玩笑。”意外成神代后,神给她发传单,阮皎年笑容一僵,"不是您还有兼职啊。...
西合虞三价酒
我在三国加个点
我在三国加个点
刘毅在城头上醒来,城墙上喊杀声一片,城下黄巾密密麻麻,箭矢威力堪比重狙,武将动辄爆气开无双......PS:非无脑爽文,半史实~...
临海墨
绍宋
绍宋
绍者,一曰继;二曰导。公元1127年,北宋灭亡。旋即,皇九子赵构在万众期待中于商丘登基,继承宋统,改元建炎。然而,三个月内,李纲罢相,陈东被杀,岳飞被驱逐出军,宗泽被遗弃东京,河北抗金布置被全面裁撤……经过这么多努力之后,满朝文武终于统一了思想,定下了拥护赵官家南下淮甸转扬州的辉煌抗金路线。不过刚一启程,在亳州明道...
榴弹怕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