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m.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孙大帅亲自来辽东支持自己的工作,这让小袁心里暖洋洋的,他知责任重大,不敢有半点懈怠,决定打造出一道坚固的防线。
为了让防线更稳固,孙承宗和袁崇焕发动官兵和百姓,花了整整一年时间,在现在的葫芦岛兴城市,对破旧的宁远城进行加固和修缮。
要是按老一套,挖个壕沟、小修小补,那没啥特别的。
但这次不一样,袁崇焕想法子搞到了一种新式武器——红衣大炮,一共买了十二门,打算把这些大炮架到城头上。
这在当时可没人干过,以往只听说大炮装在船上,没听说架在城头的。
袁崇焕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真就把大炮架上了城头。
这红衣大炮,在当时是相当先进的武器,威力大、射程远,据说能打三里地,敌人根本没法靠近城池。
听说这些大炮是从澳门葡萄牙水军手里买来的,炮身上还刻着葡萄牙制造的字样呢。
为了让大炮发挥最大威力,袁崇焕制定了“以台护铳,以铳护城,以城护民”的战略策略。
“以台护铳”,就是在城头上修建十二座专门的炮台,用来保护这些宝贝疙瘩。
十二座炮台突出在城墙外,就像城墙伸出去的小堡垒,修得特别坚固,既能保护大炮不被敌人破坏,又能让炮手安全操作。
炮口还能左右摆动,从各个角度轰击敌人;
“以铳护城”,就是用红衣大炮保卫宁远城,敌人要是来攻城,还没靠近城墙,就会被炮弹炸得人仰马翻;
“以城护民”就好理解了,宁远城能保护城里老百姓的安全,只要老百姓躲在城里,就能避开外面的战火。
在孙承宗和袁崇焕的努力下,宁远城变得固若金汤,将帅二人站在城头远望,心说后金军胆敢再侵犯,管教他有来无回。
袁崇焕用手摸着闪着寒光的炮身,脸上浮现出满足的笑容。
努尔哈赤的密探把这些情况传到了沈阳。
这里得解释一下,努尔哈赤迁过三次都城。
1616年,他在赫图阿拉城称大汗,把赫图阿拉城定为都城。
过了五年,也就是1621年,他把辽阳定为了都城。
在辽阳待了四年,到1625年,又把都城迁到了沈阳。
据说算命先生说沈阳是块宝地,能保佑满族世代昌盛,所以努尔哈赤把沈阳命名为盛京。
你看努尔哈赤逐渐往大明这边使劲地挤,恨不得跨过山海关。
努尔哈赤听了汇报,带着几名随从,偷偷来到宁远附近进行观察,他发现宁远城防御得滴水不漏,心里直发怵,不敢轻易进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