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m.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劝农司衙门俨然成了城中最“热闹”的所在。
王东元以其近乎苛刻的急迫和严星楚赋予的绝对权威,将整个武朔城的文官系统催得如同上了发条的陀螺。
荒地详图、土样分析、老农问询、良种寻访……一道道命令如同雪片般飞出,各衙署的主官们叫苦连天,却无人敢懈怠半分。
城西巨大的工坊区,日夜炉火不息。
木屑纷飞,铁锤叮当。
王同宜虽然年轻,却继承了父亲的动手能力。
他带着一群被朱威从窝棚区“淘”来的半路工匠,以及工匠营被“强征”来的熟手,对照着父亲绘制的图纸,日夜赶工。
第一架粗糙却结构完整的人力耕车骨架终于立了起来。
当王同宜亲自踩动踏板,看着那经过齿轮传动、略显滞涩但确实能带动犁铧缓缓前行的机构时,围观的工匠们爆发出压抑的欢呼。
王东元站在一旁,布满皱纹的脸上终于露出了连日来难得的、发自内心的笑容,眼中闪烁着希望的光芒。他知道,这只是开始,但这笨重的木铁造物,承载着北境无数荒原变粮仓的可能。
朱威那边,棚户区的改造却因工匠短缺而进展缓慢。
看着被王东元“抢走”的工匠,再看看怨气渐生的流民,朱胖子愁得头发都白了几根。
他一边骂骂咧咧王东元是“阎王催命”,一边只能咬牙执行严星楚的指令,优先疏通防火通道和排水沟渠,同时像筛沙子一样继续在窝棚区里搜寻漏网的手艺人,效率自然大打折扣。
直到西夏那边传来消息,吴砚卿捏着鼻子同意了严星楚“以工代赔”的方案,五十名来自安靖城的熟练工匠即将抵达,朱威才像久旱逢甘霖般,长长舒了口气。
严星楚坐镇卫衙,如同定海神针。
他一面批阅着洛天术从归宁送来的水利工程进展和隆济、云台等地恢复情况的报告,一面处理着田进、赵兴等人关于军务的请示。
当王东元呈上第一架人力耕车时,他亲自下令,从军器局有限的铁料中再挤出一部分,优先供应人力耕车所需的关键铁件。
同时,第一批按王东元指点、高价从外地购回的耐寒良种,已经分发下去,在选定的试验田里播下了希望。
然而,平静之下,暗流从未止息。
周兴礼以郡城卫衙署为节点,重新编织着武朔城乃至沟通起北境的情报网络。
他手段老辣,恩威并施,很快稳住了因前期离任而有些涣散的谍报司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