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m.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八月中旬的北京,暑气蒸腾,空气粘稠得像胡同口遛弯大爷湿透的跨栏背心,能拧出水来。
位于西直门附近的卫生部大楼,那座苏式风格的建筑在烈日下更显肃穆厚重。
大楼深处的小礼堂,一场规格颇高的部委协调会正在进行。
冷气开得十足,却吹不散弥漫在空气里的凝重,与一丝不易察觉的沉闷和倦怠。
前排就座的,是卫生部几位重量级的司局长,还有分管卫生工作的副部长张明远,神情端肃,偶尔端起保温杯呷一口浓茶。
中间几排,是来自各省卫生厅的头头脑脑,清一色的厅局级干部。
临江省卫生厅厅长赵德汉也在其中,
他那张平时在省里颇有威势的方脸绷得紧紧的,手指下意识地在膝盖上轻轻敲着,眼神时不时瞄向坐在靠后位置、几乎淹没在人群里的一个年轻人——临江省正阳县东黄水镇卫生院院长,陈铭。
再往后,则是各路医学专家、学者,
有白发苍苍、戴着厚厚眼镜的老学究,
也有西装革履、神情矜持的学院派西医教授。
旁听席上,记者们架着“长枪短炮”。
临江电视台的记者王思琪格外醒目,
她今天特意穿了件干练的浅灰色职业套装,显得英姿飒爽,手里紧握着录音笔,肩上还挎着专业相机和录像机,目光锐利地扫视全场。
紧挨着她坐着的,是周雨馨。
她的胸卡,是临江省卫生厅工作人员。
这位在镇卫生院实习的大三学生,此刻紧张得手心全是汗,漂亮的大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前面陈铭的后脑勺,眼神里交织着担忧和一种难以言喻的专注。
会议的主题是讨论基层医疗卫生改革,尤其是中医药在其中的定位和发展路径。
议程过半,发言者大多来自京、沪、穗三甲医院或顶尖医学院校,
满口都是“循证医学”、“国际标准”、“分子靶向”、“大规模临床试验”。
那些拗口的专业名词和一连串的英文缩写,像一层层无形的屏障,把“中医”两个字,尤其是“基层中医”,结结实实地挡在了外面,显得格格不入,甚至有些不合时宜。
一位头发梳得一丝不苟、戴着金丝边眼镜的西医教授刚刚结束发言,
他扶了扶眼镜,语气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权威感:
“……因此,在资源有限的基层,尤其要强调科学性和效率。”
“一些缺乏严格科学验证的传统手段,其推广价值需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
“不能因为所谓的‘传统’或‘情怀’,就忽视了现代医学的严谨标准,这是对人民健康的不负责任。”
他的目光似乎不经意地扫过后排那些来自基层的代表,带着一丝居高临下的审视。
他的话引起前排几位领导。或若有所思的微微颔首,或凝神若有所思,也引来后排几位同样持西医观点的专家,低声的附和。
会场的气氛更沉凝了几分。
赵德汉厅长的眉头锁得更紧了,
他再次瞥了一眼陈铭的方向。
陈铭,安静地坐在那里。
穿着洗得发白的浅蓝色短袖衬衫,领口扣得一丝不苟。
面前摊开一个厚厚的旧笔记本,手里捏着一支快没水的廉价圆珠笔,像个认真听讲的大学生,对刚才那番几乎是指名道姓“中医”的否定,脸上看不出半点波澜。
“下一个发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