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m.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贞观三十三年的第一缕春风尚未吹化渭水薄冰,鸿胪寺的译官们已经忙得脚不沾地。来自三十六国的朝贡使节挤满了长安城的客馆,最偏远的室韦使团甚至提前三个月出发,就为赶上元日大朝会。
"陛下,这名单怕是有误。"马周捧着厚厚的《万国朝贡录》,老花镜滑到了鼻尖,"林邑、真腊之后,怎么还有个'骠国'?老臣为官四十载,从未听闻此国。"
李承乾接过名册,指尖在那个陌生的国名上轻轻一点:"马卿且看备注——骠国位于天竺以东,国人善驯象。去岁有骠商随海船至广州,见大唐文明昌盛,归国禀报后,其王特遣使来朝。"
正说着,殿外传来一阵清脆的铃音。晋阳公主领着几个异装少女翩然而入,她们身着五色纱丽,眉心点着朱砂,行走时脚镯叮咚作响。
"皇兄,这是骠国公主妙香和她的伴当。"小公主笑着介绍,"她们在太医署学医三月,已能背诵《千金要方》了。"
为首的骠国少女盈盈下拜,汉语虽生硬却字正腔圆:"蒙大唐皇帝天恩,小女子得习圣术。归国后必建医馆,救死扶伤。"
李承乾饶有兴趣地问:"骠国多瘴疠,可知如何防治?"
"回陛下,当以青蒿、菖蒲煮水沐浴。"妙香对答如流,"另按孙真人教导,死水需填,污水需疏,饭前便后需洗手。"
老宰相马周在一旁听得目瞪口呆。他依稀记得,三十年前先帝在位时,这些化外之邦还被统称为"蛮夷"。
"陛下开创的文明交融之局,老臣算是服了。"退朝后,马周对杜如晦之子杜构感慨,"连万里之外的骠国都慕名而来。"
杜构如今执掌鸿胪寺"文明司",闻言笑道:"马公有所不知,去岁海商报告,波斯湾沿岸已有'小长安'之称。各国商贾云集之处,必仿唐制立市、办学、修医馆。"
元日大朝会比往年更加壮观。大明宫前的广场上,各国使节按《大唐宾礼》排列,服饰各异却秩序井然。当李承乾身着十二章纹衮冕出现时,三十六国使者齐刷刷行唐礼,动作整齐得如同演练过千百遍。
"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山呼声中,阿蛮注意到一个细节——各国使节的贺表都用汉文书写,且笔迹工整,绝非临时模仿。最令人称奇的是骠国使团,他们竟用金粉在芭蕉叶上抄写了《道德经》作为贡礼。
"骠国何时有了懂汉文的人才?"阿蛮悄声问身旁的康留堂。这个粟特少年已成长为得力的通译,精通七种语言。
"听说去岁有个落第举子随商船南下,在骠国开了蒙馆。"康留堂翻着记事竹简,"对了,那举子叫王玄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