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m.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贞观三十年的春风尚未吹绿渭水两岸,一则惊人的消息已如野火般传遍长安——倭国遣唐使船队抵达扬州,随行竟有二百三十名留学生,创历次之最。
"陛下,倭使呈递国书时,特意询问阿蛮学士近况。"鸿胪寺少卿捧着鎏金国书,面露讶异,"说是倭王听闻吐蕃学子在大唐成才的故事,特意选拔贵族子弟前来求学。"
李承乾正在批阅安西都护府关于设立"胡汉双语学堂"的奏章,闻言搁下朱笔:"倭国远在东海,竟也知晓阿蛮?"
"据说是去年有倭商在逻些城见到阿蛮用汉文教授《论语》,回去后广为传颂。"少卿笑道,"倭国此次派来的留学生中,还有两位亲王呢。"
皇帝接过那卷用紫檀木匣盛装的国书,只见上面工整的汉字间偶尔夹杂着些古怪符号:"这些墨点是何意?"
"倭国使者解释,这是他们的'假名',用来标注汉字发音。"少卿指着文书末尾一行小字,"就像我们给胡语注音一般。"
李承乾若有所思地摩挲着国书边缘的海浪纹饰:"传旨:倭国学子比照吐蕃例,安置在国子监新设的'东海馆'。另派专人记录他们的文字,编入《万国文鉴》。"
三日后,倭国使团抵达长安。朱雀大街两侧挤满了看热闹的百姓——这些身着宽大束带衣袍、脚踏木屐的东瀛来客,与长安常见的胡商截然不同。为首的两位亲王举止恭谨,一板一眼地行着现学的唐礼,额头几乎触到地面。
"倭人竟如此崇慕华风?"围观的人群中,一个粟特商人惊讶地问同伴。
"听说他们的都城都是仿长安建的。"同伴努努嘴,"瞧见没,连随从捧着的礼器都刻意模仿唐三彩。"
此时国子监门前,阿蛮正领着各族学子列队相迎。经过三年磨练,这个曾经的吐蕃少年已俨然成为"万国学堂"的领袖人物,额上那抹朱砂愈发鲜艳夺目。
"这位就是大名鼎鼎的阿蛮学士?"倭国正使犬上三田耜用生硬的汉语问道,眼中闪着奇异的光彩,"在下在飞鸟京就听闻阁下'一舌通三语'的佳话。"
阿蛮还礼:"使君过誉。请随我来,东海馆已备好热汤。"
当倭国学子们步入那座檐角悬挂铜铃的崭新馆舍时,不禁发出阵阵惊叹——榻榻米、屏风、矮几,处处透着故乡风情;可书案上的文房四宝、墙上的《大唐疆域图》,又分明是唐制。最令他们惊喜的是,每人案头都放着一册《倭汉千字文》,竟是事先准备好的双语教材。
"大唐皇帝陛下特意命人根据先前倭使带来的资料编纂而成。"阿蛮解释道,"若有不当之处,还请指正。"
犬上三田耜捧着书册的手微微发抖:"天朝上国,竟如此体恤小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