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m.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无妨。"李承乾当即决定,"设'药工坊'专司此事,朕要最好的伤药配给边军。"
随着《千金方》的传播,一个意想不到的难题出现了——许多州县缺医少药。李承乾召集众臣商议,最终决定在各道治所设立"医官学",选拔聪慧子弟学习基础医术,两年学成后派往各县。
"陛下,培养一个医师至少五年..."太医令犹豫道。
"先解燃眉之急。"李承乾早有打算,"学成者称'医助',专治常见小病,大病仍送州府。每年考核,优异者可深造。"
与此同时,药圃的扩建也在紧锣密鼓进行。禁苑东南角划出百亩地,按气候分设"温凉干湿"四个区域,试种各地药材。最令人称奇的是那座"琉璃药宫"——用透明琉璃瓦搭建的暖房,可培育南方珍稀药草。
初夏时节,一场突如其来的痢疾在京畿蔓延。太医署全体出动,在长安各坊设立临时医点。晋阳公主发现,许多贫民区患者不愿就医,细问才知是怕传染家人。
"皇兄,儿臣想设'隔离病舍'。"小公主连夜入宫禀报,"孙爷爷说有些病会'过人'..."
李承乾立即准奏,更下令将城外的废弃军营改为临时医所。为消除百姓顾虑,他命人在病舍周围遍植薄荷、艾草等驱疫植物,又派高僧道士每日诵经祈福。
疫情刚稳,江南又报疟疾。太医署紧急调配新研制的"青蒿丸",效果却参差不齐。孙思邈调查后发现,是各地青蒿品质差异所致。
"陛下,当设'药检司'。"老神医建议,"统一药材采制标准。"
"准。"李承乾补充道,"再设'药引制',注明每批药材产地、采时,以便追查。"
这项制度催生了日后的"道地药材"体系——巴蜀的黄连、江南的薄荷、陇西的当归...各依水土之宜,择优而种。更妙的是,太医署将这些经验编成《采药图经》,图文并茂地指导药农。
八月里,太医署迎来一位特殊客人——波斯医师穆萨。此人精通眼科,尤其擅长用水晶片矫正视力。李承乾特许他在惠民医局开设专科,很快求诊者盈门。
"陛下,穆萨大夫的'镜片术'神乎其技!"晋阳公主兴奋地比划着,"能让模糊多年的老者重见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