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m.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晨光微熹,长安西市刚刚卸下门板。卖胡饼的刘老汉像往常一样推着独轮车来到老位置,却发现街角新搭起了一座彩棚,棚前挂着"官秤处"的木牌。几个身着浅绿官服的小吏正在调试一杆造型奇特的铜秤。
"老丈,要称面吗?"年轻吏员热情招呼,"今日新秤启用,免收秤钱。"
刘老汉将信将疑地递上布袋。只见吏员将面粉倒入秤盘,拨动几个铜码,立刻报出:"二斗七升,比老秤多出半升哩!"
围观的小贩们哗然。这杆新式"三码秤"是太府寺新制的标准衡器,不仅精准,还杜绝了缺斤短两的猫腻。更妙的是,各坊市设立的二十处官秤点,全部免费使用。
消息像长了翅膀,午时不到就传遍全城。东市绸缎庄的赵掌柜摸着新领到的"标准尺"——一种刻有精细刻度的黄铜尺,啧啧称奇:"再不用跟客人争长短了!"
皇城中,李承乾正在听取太府寺卿的汇报。
"陛下,首批发放标准度量衡三千件,市井反应极佳。"太府寺卿呈上一叠文书,"这是各行业请求定制专用衡器的名录..."
李承乾翻阅着长长的清单:药行要分厘秤、金铺要戥子、布庄要匹尺...甚至还有渔市请求制作量鱼箱。
"准。但切记,所有衡器必须由将作监统一制作,加盖太府印。"皇帝特别叮嘱,"另设'市监'巡查,发现私造者严惩不贷!"
这项改革在朝会上引发争议。户部尚书忧心忡忡:"统一度量固然好,但制作费用恐伤国本。"
"崔卿过虑了。"李承乾笑道,"朕已命市监收取商铺押金,器具完好归还时退款。如此循环使用,所费无几。"
魏征却想到更深:"老臣以为,当借此整顿市税。以往各市自定度量,奸吏往往大斗进小斗出..."
"魏公慧眼。"李承乾颔首,"传旨,即日起所有市税改用官秤,另设'税则碑'公示标准,让百姓明明白白纳税!"
新政实施半月,长安商业气象一新。最热闹的要数西市新设的"评市署"——这里不仅调解买卖纠纷,还定期公布各货行情。商贾们发现,以往靠信息不对称牟利的空间越来越小了。
这日李承乾微服私访,在评市署外听到段有趣对话:
"老哥,这绢价怎比上月低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