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m.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李恪心里那个“办学”的念头,像野草一样疯长。
但搞教育,得砸钱,大把的钱。
好在,钱来得又快又猛。
铜活字流水线跑顺了,印书快得吓人。
《大唐西域记演义》后面几册,几乎是踩着上一册的尾巴就上架了,每次都被抢光。
长安城的人,吃饭喝水都在说孙猴子又打了哪个妖怪。
不光小说。
李恪让人弄的《贞观律疏》节选(挑跟百姓有关的)、教种地的《田家历》、还有治小病的《便民方略》,也全用铜活字印了,摆在显眼处。
价格比小说还低,一百五十文甚至一百文!
种地的、干活的,省省也能买。
“掌柜!《田家历》一本!开春了,看下种日子!”
“《便民方略》!家里老娘咳嗽老不好…”
“《西游记》第三册还有吗?两本!给孩子!”
柜台从早到晚挤满人。
伙计收钱递书,嗓子喊劈了。
后院库房的书堆成山,转眼搬空。
装钱的篓子,一天倒腾好几遍,叮当声不停。
更有大户派仆人,整筐铜钱甚至银锭抬进来扫货。
长孙冲盯着账房里小山似的铜钱和几锭白花花的银子,眼珠子快掉出来,猛咽口水:
“恪…恪哥!这比卖琉璃镜还狠啊!
印书这买卖,简直…简直像捡钱!”
他摸着冰凉的银锭,感觉像做梦。
李恪翻着新账本,数字滚雪球一样涨。
他没狂喜,脸色平静。
钱是工具,门后的路才是目标。
世家那边也变了。
崔家那几家硬骨头暂时没声了。
一些机灵点、实力差点的小世家,或者以前跟着崔家混的书铺老板,开始弯腰找上门。
“殿下…小人是城南刘记的…
您看,活字印书,好东西啊…
恪记能不能…行个方便?授权我们用用?
或者,代销您的书也行!价钱好说!”
对这些赔笑脸的“合作者”,李恪照单全收。
他让管事拿出早备好的契书:可以用恪记名头卖书,甚至能印些普通书。
但两条铁规矩:
一、所有书必须用恪记供的活字(恪记工坊造)和特制纸;
二、利润,恪记拿七成。
“七成?!”来人脸皮抽搐,肉疼!
可看看恪记门口的人潮,再瞅瞅自家冷清的铺面,挣扎半天,咬牙按了手印。
不干?汤都没得喝!
李恪心里明镜似的:这不是合作,是收编,把他们绑上恪记的船,变成分销点。
真正的大事,在悄悄干。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