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m.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众人围在铸造台,大气不敢出。
估摸着铜水凝固了,赵大锤深吸一口气,拿起小锤,轻轻敲开陶范。
“啪嗒”一声,陶范裂开剥落。
几枚带着毛刺的小铜块,躺在灰里。
李恪心提到嗓子眼,拿起一枚,袖子蹭掉灰。
昏光下,铜块闪着金黄的光。
凑近油灯细看——一个清晰的“之”字!笔画边缘有点糙,但字很正,大小一样,比木活字硬朗锐利多了!
“成了!真成了!”赵大锤激动得吼起来。
“老天爷!铜字!”刘把头手哆嗦着拿起一枚。
工坊里爆发出震天的欢呼!多日的憋闷一扫而空。石匠们腰杆挺得笔直。
废品也有,笔画粘一起的、有气泡的。但成功的更多!
李恪下令:“赶紧修整!用小锉刀打磨毛刺!小心别伤了字口!”
手巧的学徒上前,小心打磨每一枚铜活字。
第一批几十个常用铜活字打磨光亮,按部首放进特制小铜格。
黄澄澄的铜字排得整整齐齐,闪着沉稳的光,旁边磨损发黑的木活字一比,高下立判。
排版工小心把铜字嵌进版里。刷墨,铺纸,压印。
第一张样张揭下来,大伙凑近看。
“嚯!字真利索!”
“比木头印的黑!精神!”
“笔画尖都清楚,一点不糊!”
字迹锐利,墨色又黑又匀,远胜木活字!
李恪拿起一枚打磨光滑、沉甸甸的铜“之”字,冰凉的手感和金属的分量让他心头涌起一股豪气,掂了掂:“这才叫‘一字千金’!值!”
铜活字成功,不只是印得更好,更是效率翻天覆地!
一套石制母模能翻出多个陶范,多个陶范同时浇铸,就能得到大量相同的铜字。
刻母模是慢,但刻好之后,复制起来比手刻木活字快十倍百倍!
黄铜又硬又耐磨。赵大锤拍着胸脯保证:“殿下,这铜字,印它个十万八万次,最多边角磨亮点,字口绝不会崩!”
恪记的生产方式彻底变了。
刻母模的石匠成了核心;做陶范、浇铜水、打磨、分类,流水作业。
后院新搭起一排排烧陶范的小窑,熔铜炉的火日夜不熄。
一摞摞崭新的铜活字入库,填满巨大的字库架。
之前堆成山的梨木枣木,大部分都当柴火烧了。
产能的枷锁,一下子挣断了!
《大唐西域记演义》后面的册子,以前一天憋出一百本都难,现在轻轻松松五六百本!
字迹更清楚,质量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