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m.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没有官方批文和完整系统,你连盐袋都抬不动一包。
小说里最常见的误区就是“主角做盐生意,一斤卖贵价,发财致富”。但古代盐价是由国家统一规定,不得自由浮动。
历代都有严格“盐价令”:
唐代一斤盐价不过三钱;
宋代按地域浮动,但禁高于“定引价”;
明代盐引明码标价,禁止加价贩卖;
清代更设“平盐价”,官吏逐户稽查,私自涨价者处笞责。
即便是官方授权盐商,也只能赚点“代运费”与“风险佣金”,利润极为有限。暴利靠盐起家?那是幻想的白日梦。
贩私盐不是“小买卖”,在法律上属于“侵夺国税”,罪名接近谋反。历朝对私盐打击极严,重者处死。
汉代《九章律》:“私煮盐者没入家产,徒三年”;
唐律:“煮海为盐而无官引者,杖一百”;
宋代“禁盐律”极细,私运一斤者罚银十两起跳;
明清时代,私盐者被称为“贼盐”,贩者流放、窝藏者斩首。
特别是明代《大明律》对“聚众贩盐”“以贩盐谋利者”定为“劫税之贼”,与盗匪同罪。山东、淮安一带曾有“私盐杀官”大案,动辄灭门连坐。
所以民间怕贼不如怕盐巡,沿河码头见官如狼。靠卖私盐发财?发财之前,先准备好棺材。
在一些小说中,主角贩盐还顺便“收服黑帮”,殊不知这正是盐道的真实黑暗写照。因盐利太厚,地方黑势力、江湖团伙与盐商之间常有复杂勾结。
比如:
清代“湘盐会”下的湖帮、桂帮,常与官府盐差对抗;
江苏沿运河的“盐梢”“水脚”帮派,动辄劫夺私盐商;
山东、安徽有专门“盐道绿林”,打劫盐车、控制盐口。
你一个人想运盐?没有帮派认同、没有“地头蛇”护送,盐还没到市场,人已经沉湖了。
盐路从不只是商路,更是血路、权路、命路。历史的现实,比小说残酷十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