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m.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唐代朝贡贸易重恩赐,渤海、新罗贡一些珍宝,朝廷反而厚赏丝绸、瓷器、金银器倍数于贡品。
明代更讲究厚往薄来,日本、琉球贡一批香木,赏赐的货物价值往往高达数倍。
清代延续这一传统,西域诸国来贡,所给赏赐远超贡物,主要是为了“抚边怀远”。
主角如果拿现代人那一套“互市赢利、朝贡挣钱”的思路去搞外交贸易,很快国库就被掏空,还会让藩属国把朝贡当作讹赏的工具,结果既丢国威又伤财力。
朝贡最核心的是礼仪,这不仅仅是作秀,而是政治地位、国家尊严的体现。历代帝王和礼官对朝贡礼仪都有严格规范:
使臣入境,地方官要检验贡物、清点人数、安排沿途护送;
入京前住鸿胪寺,学习朝见礼仪,练习跪拜、称臣、奉表等程序;
朝见当天,必须三跪九叩、奉表称臣,不许偷懒、敷衍;
朝见结束后,礼部按规赏赐、宴饮、遣送。
主角随口一句“免了跪拜吧,平等交流”,表面是宽厚,实则是破坏国体,丢掉宗主尊严,满朝官员不弹劾你都怪了。
朝贡制度背后盘根错节的,不只是外交问题,还有庞大的官僚利益链。朝贡路线、接待安排、贸易分润、赏赐审批,都牵扯到无数地方官员、中央衙门、边防驻军、藩属使臣之间的利益。
朝贡队伍一路从边疆到京城,各级官员都要出力,按规矩接待、护送、检点。赏赐、贸易、进贡细节,也有成套管理流程。主角随便开口“简化程序、开放互市”,动的就是这一整套体系的奶酪,朝堂上没人支持你,反倒可能引发内外混乱。
历史上明成祖曾试图收紧朝贡贸易,结果朝鲜、琉球使者百般刁难、阳奉阴违,连地方官员都私下暗通外国商队,牟取暴利,可见这条路没那么好走。
表面看朝贡是藩属国进贡、帝国赏赐,但本质上,这是帝国和藩属之间一种双向承诺关系:藩属承认宗主地位、受国号册封、守边安分;帝国则以恩赐、保护作为交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