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m.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一个地方总有一批富甲一方的仕绅,这些人在地方拥有相当的话语权。很多时候,官府也需要礼让三分。
很多人看历史、读小说,尤其是穿越文时,总觉得“打击豪强”是一件简单事。皇帝下道诏书,派个御史、按察使,抓几个大地主、抄几个富商,地方就清净了,百姓拍手称快。这种想法,真是低估了历史中豪强势力的复杂,也低估了他们对地方社会的深度渗透。
事实上,地方豪强从来不是孤零零的暴发户。他们的根,扎得很深,枝叶盘根错节。他们不仅是富户地主、商人巨贾,背后还有官员支持、宗族撑腰,甚至有自己的武装力量。打击豪强,远远不是一纸政令那么容易。
豪强这个群体,说到底是历史发展的产物,不是凭空冒出来的。他们的形成,主要靠两条路:
第一条路,土地兼并。
无论哪个朝代,土地始终是财富的根本。战乱、灾荒、苛税让小农失地,豪强趁机收购、侵吞。到了东汉末年,北方大部分土地都集中在几大世家手里。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哪个朝代没有土地兼并?土地集中,豪强就有了经济基础。
第二条路,经商积累。
别以为古代商人没地位。很多豪强就是靠商业起家,再用财富渗透地方政治。比如东汉的盐铁商人,唐代的长安巨商,宋代的泉州海商。这些人腰缠万贯,交游广阔,很容易跟地方官府形成利益共同体。
经济实力一旦到位,豪强就能招募佃户、雇佣劳工,甚至豢养私兵,建立自己的小“王国”。
豪强之所以难打击,一个最关键的原因,就是他们和官府往往是一条绳上的蚂蚱。地方官员多靠豪强支持:要钱,豪强能借给;要人,豪强能出力;办政务,豪强还能提供资源。久而久之,豪强和官员形成利益共生体。
东汉末年的大族豪强,就是这么干的。宦官集团和地方大族互相勾结,朝廷政令根本下不到县乡基层。魏晋南北朝更甚,各地门阀士族握兵权、占地盘,皇帝想管都管不到。
唐朝时,藩镇节度使大多出身地方豪族,中央名义上派官,实际是“姓李的给姓张的发任命书”,根本插不了手。
宋代的富商地主与地方官吏相互依附,明清时期的江南大地主、大盐商更是通过科举进入官场,把官商一体做到极致。
所以别以为中央想打豪强就能打,一道圣旨下去,地方执行到豪强门口早被吃掉一层骨头,剩下全是作秀。
许多人觉得私人军队是小说里的事,实际上古代豪强手中握兵的情况非常普遍。
东汉末年,地方豪强多自养部曲,人数少则几百,多则上万。比如袁绍、袁术本就是大族出身,他们起兵根本不靠朝廷拨兵拨粮,完全是家族私兵起家。
魏晋时期,门阀世家大量私兵随护,和地方官府几乎平起平坐。南北朝时,士族武装干脆成了地方政权的根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