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m.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在中国历史上,有不少以勤政出名的皇帝,如秦始皇、唐太宗、雍正、崇祯等,可真实的情况要复杂的多,大多数的皇帝真不是每天上朝的,只要是个人就一定有七情六欲,就一定会对长期工作的事物感到厌恶。而且,中国的官僚体制其目的就是为了减轻君王的负担,国家的治理绝不是一个人就能治理好的,当然国家的兴衰也绝不是皇帝一个人的责任。
一提到古代皇帝,不少人脑海里会自动浮现出这样的画面:天还没亮,皇帝已经起床批奏章,群臣早朝叩见,殿上金钟大响,百官列班,皇帝神采奕奕地和群臣谈天下大事。似乎皇帝每天都在为国为民操碎了心,一天到晚忙得脚不沾地。
可真实历史里的皇帝,大多数时间根本没那么勤政。皇帝是国家最高统治者不错,但也是人,是人就有七情六欲,就得吃喝拉撒,就得休息娱乐。事实上,从秦汉到明清,大多数皇帝上朝的频率和勤奋程度,远不如大家想象得那么高。所谓“天天上朝”,更多是理想状态,现实里皇帝大多数时间不是在休息,就是在处理私人事务。
皇帝“天天上朝”?实际只是特殊时期或个人选择
我们先搞清楚:所谓“上朝”,就是皇帝在正殿召见群臣,处理国家政务。但这种全朝大典、正式会议性质的朝会,实际上各朝都有明确频率,不是天天搞。
秦汉时期:皇帝有时连年不上朝。汉武帝晚年更是深居宫中,依靠中书、尚书传达旨意,许多奏章根本不亲自阅览。
唐朝:正常朝会每旬一次(十天一大朝),平日多靠宰相轮对。玄宗后期沉迷杨贵妃、梨园,干脆不上朝,靠高力士、李林甫“上传下达”。
宋代:赵匡胤、赵光义前期确实勤政,但也主要是批阅奏章、殿内小会。到了南宋高宗、孝宗,正式大朝会一年寥寥数次。
明清:明成祖、明世宗一度勤政,但成化、正德等皇帝几乎不上朝,宁愿泡在后宫、炼丹或游玩。清康熙、雍正、乾隆虽然比较勤政,但上朝也多是选定日期例行召见,大多数时间靠军机处传达旨意。
所以“天天上朝”纯属理想化想象。真正天天接见百官、当面决策的皇帝少之又少,多数皇帝平时靠中枢机构传旨办公。
为什么多数时间皇帝在休息或忙私事?
1.体制设计:皇帝只定大政方向,不事事亲理
古代封建国家,皇帝负责的是决策方向和重大任免、军事征伐,不可能事无巨细都管。国家机器的日常运转,靠的是宰相、六部、枢密院、三司、军机处等各级官僚系统。
汉武帝后设尚书省、唐宋三省六部、明清内阁军机处,说白了就是分工让皇帝不用天天处理琐事。皇帝批阅奏章、定大政方针、审批奏议即可。事必躬亲的皇帝,比如雍正,反倒累得短命。
2. 皇帝也是凡人,得休息、娱乐、养生
别以为皇帝就是“工作机器”。真实历史中,皇帝日常有大量私人事务:
休息养生:秦始皇晚年巡游求仙,汉武帝炼丹,唐玄宗泡温泉,宋徽宗养花画画,明世宗闭门炼丹,清乾隆游历四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