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m.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他的声音里带着难以置信的兴奋,面前的草稿纸上,密密麻麻写满了基于《龙跃》论文的演算过程。
施工现场更是热火朝天。
工人们穿着厚重的隔热服,在近40℃的高温下调整磁约束线圈的位置。
许阳戴着安全帽钻进狭窄的装置内部,指着一处接口对焊工说道:“用电子束焊接,温度控制在760℃,持续1.2秒——记住,晶界结构比焊料纯度更重要。”
焊工师傅抹了把脸上的汗,把参数记在手腕的防水布上,那上面已经密密麻麻写满了许阳强调的技术节点。
每周一次的技术交底会,成了最热闹的时刻。
年轻的科研人员追着许阳问道:“许老师,您在《超导材料的量子隧穿效应》里提到的‘磁通钉扎’技术,能不能用在我们的线圈固定上?”
许阳就蹲在沙地上,用树枝画出磁场线的走向道:“你看,这里的钉扎中心间距要控制在50纳米,就像给等离子体的‘野马’拴上缰绳。”
板房外的空地上,临时搭建的材料测试区摆满了仪器。
新型钇钡铜氧超导材料的样品在液氮中浸泡,测试员每隔半小时记录一次电阻值。
当数据显示材料在-196℃下电阻为零时,整个测试区爆发出欢呼——这意味着许阳提出的材料方案,真的能扛住3吉瓦的强磁场。
最让人振奋的是输电线路的改造现场。
按许阳设计的螺旋形冷却管道铺设的电缆,在模拟输电测试中,损耗真的控制在了5%以内。
西疆电力公司派来的工程师摸着电缆绝缘层,对着视频那头的同事喊:“真神了!许总师说的没错,这玩意儿比我们现在用的电缆,输电能力强了整整三倍!”
一天傍晚,许阳站在即将封顶的装置厂房前,看着夕阳给“人造太阳”的外壳镀上金边。
西北局的老工程师走过来,递给他一瓶冰镇汽水:“许总师,您看那片胡杨林,等示范堆建成了,我们就在林子里装几盏太阳能路灯——不,是‘人造太阳’路灯。”
许阳望着远处摇曳的胡杨,突然想起刚来时大家怀疑的眼神。
科学的征途上,从来没有一蹴而就的信任,只有用一个个数据、一次次试验、一点点推进的工程进度,才能把“不可能”变成“正在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