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靠现代知识养家送儿考科举

第155章 砍一颗树种一颗树苗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m.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这小麦种植就是直接撒下去,然后再掩埋就可以了。

因为是系统提供的,所以没有化肥也能亩产800到1000斤。

而留下来继续做种子,这就要看百姓的管理了。

哪怕没有肥料,只要管理的好,产量也会在500斤以上。

苏七娘看着这些人种植没有问题,也就没有再管了。

不过周围还是有护卫们在巡逻,苏七娘回到家后,就安排人在旁边在建立一个酿酒坊。

地方不够,苏七娘直接把老房子推了,在那边建立酒坊。

因为需要蒸馏,所以苏七娘就让人人用竹筒打通接到山泉处。

同时大铁锅也是少不了的,而且苏七娘让人伐木的时候都需要种植一棵树苗。

而且要保证存活,苏七娘这种方式很快就让青阳县所有人都学习了。

而林成也跑过来问苏七娘为啥要这样做。

苏七娘说道:“如果我们光砍不种,那么迟早有一天就会产生恶果,而且我们每砍一棵树就种一棵树苗,那么等我们的子孙也有树用。”

苏七娘接着说道:“像有些地方,光砍树,不种树,那里是不是光秃秃的一片?”

林成想了想点头说道:“确实是这样的。”

苏七娘继续说道:“那这些地方是不是一到灾荒的时候就什么都没有吃的?”

林成一想,确实是这样,对着苏七娘点点头。

苏七娘看到林成点头,然后再说道:“如果他们每次砍一棵树就种一棵树,那么遇到灾荒的时候,这些林子里是不是还有一些可以吃的东西?”

“比如野鸡,野兔什么的,甚至有些树叶也可以吃,那么他们是不是很多人就可以坚持到朝廷赈灾了?”

“同时这些树还可以减少山体滑坡,同时也可以保持水土流逝,不让土地越来越贫瘠。”

听到苏七娘说的,这些地方好像确实没有多少的树木,而且越贫瘠的地方,树就越少。

在告辞苏七娘后,林成就把自己从苏七娘这里听到的,整理出来,然后上报给皇帝。

几天后,皇帝萧战天看到林成的折子,看到里面的人内容。

发现自己曾经看到的那些,跟苏七娘说的对得上。

于是就把几个大臣叫了过来,然后把林成写的奏折给这些大臣看。

有大臣看过后沉默想了一会说道:“陛下,林县令说的在理,按照微臣看过的古籍,有些地方确实因为树的减少而造成土地贫瘠,只是这个过程比较久而已。”

另一个大臣也说道:“是啊,这样不就害了自己的后代了吗?”

听到这话,其他大臣一想也是,如果禁止砍伐树木,那烧火做饭怎么办?

尤其是城里人,那么最好的办法就是砍一棵树就要种一棵树苗。

不过这些大臣耍了一个心眼,那就是砍一棵树,必须种10棵树苗,还要保证存活。

很快这就传遍了整个大秦国。

这就让那个樵夫苦不堪言,不过为了一家的生计,不得不照办。

人气小说推荐More+

京夜吻她
京夜吻她
霍景城第一次见苏若筠,只觉得这女人美的过分,吴侬软语的一声“霍先生”喊到他心尖上。隔日,高架桥上出车祸,霍景城作为围观群众,被堵在上班路上三小时,亲眼目睹温润如玉的老板娘,秒变呛口小辣椒。……苏若筠回国那年,在四九城开了间茶馆,得益于亲哥的照拂,生意不错。作为老板娘,她鲜少出面见客。某日,京圈商界大佬光临茶馆,苏若...
扶桑九日
我引风月局
我引风月局
方卿眠和陆满舟的初遇,一言以蔽之:两个各怀鬼胎的一见钟情。陆满舟时常想,如果当初没有反复曲折的算计,他会不会爱上方卿眠。那天,他饮酒过甚,出去透气,半梦半醒间,看见花下的女孩像是与花融为一体,一身绯红旗袍,窈窕婀娜,他触手可及,却又像是沤珠槿艳,他没问清名字,她便逃之夭夭。绯红成片的花下,在商场中厮杀的商人精明了许...
明月可辍
独守空房?郡主再嫁夜夜娇红眼
独守空房?郡主再嫁夜夜娇红眼
前世为爱枯守,溺毙收场。重生出嫁前,傅柔悟了:林晟的心是太子妃的,他的人是属于边境的。而她的命,是自己的!救命之恩?厚礼相谢,表面功夫傅柔做到满分。深情夫君?不约,谢谢。这一世,她只护至亲,查真凶,活出自我。只是当朝新贵看她的眼神,怎么越来越不对劲?...
风中的花
嫡女重回赐婚前,暴戾王爷缠上身
嫡女重回赐婚前,暴戾王爷缠上身
苏家嫡女苏澜一,经历了家破人亡、夫君背叛,重生回到圣旨赐婚的那一日,震惊之余决心改变命运。前世,她因爱慕太子太傅杜丞相之子杜蘅而拒婚,导致宁王爷楚明霄怀恨在心,在边疆战事中设计陷害苏家。今生,她毫不犹豫接旨,却发现事情远没有那么简单,宁王爷楚明霄与前世那个暴戾阴毒的监军截然不同……...
芳年无华月
和离后发家,极品前夫哭晕在茅厕
和离后发家,极品前夫哭晕在茅厕
云舒一穿越,开局就被休,这可还得了。秉着“能动手绝不动口”的原则。云舒一挑四,有仇当场报,并成功与渣男和离。梁浩铉以为云舒离开他后,日子过得艰难。谁知,卖人参,做小生意,制造玻璃,开火锅店等,云舒的店铺开了一家又一家,带领全村吃香喝辣的。反观梁浩铉这个穷酸秀才,娶不上刘员外的千金,娶的娘子一个不如一个,日子过得紧巴...
七里苏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