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m.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沈逸关掉录音设备,屏幕上的“林正”二字还在闪烁。他没有再继续搜索,而是将邀请函存入系统临时缓存区,随后退出通讯界面。
门外的联络员依旧站在原地,神情略显局促。沈逸打开门,语气平静:“请回去转告林院长,我接受邀请。”
那人眼睛一亮,立刻点头应下,临走前还递上一份电子协议和课程安排初稿。沈逸接过平板,扫了一眼便合上,没有多说什么。
夜色已经完全笼罩城市,房间内只有游戏舱的微光映照着桌面。他坐回椅子上,调出系统主界面,开始着手课程设计的第一步——筛选战例。
他从过往的战斗记录中挑出五场最具代表性的对局,每一战都涉及不同的战术体系与意识博弈层面。这些录像原本只是用于个人复盘,如今却要作为教学素材,必须经过系统化处理。
他启动“策略模拟空间”,将第一段战斗数据导入其中。画面瞬间切换至虚拟战场,熟悉的地图、敌人配置、技能冷却时间等参数一一加载完毕。不同的是,这次不是为了胜利,而是为了教学。
他尝试加入“隐藏身份加持”的变量,让系统生成两种视角的推演模型:一种是正常状态下的决策路径,另一种则是在女装形象下因敌方轻敌而产生的战术优势。
系统提示出现异常反馈:“该模块存在教学适配偏差,请确认是否继续使用。”
沈逸盯着那行字,片刻后选择忽略警告,继续推进模拟构建。他知道这套机制在实战中极具杀伤力,但在教学中,它可能会干扰学生的判断标准。但既然已经决定授课,就不能回避真实存在的影响因素。
完成第一轮建模后,他保存了所有数据,并标记为“高阶意识训练模块”。
接下来是课程结构的设计。他参考现实中计算机系博弈论课程的框架,将复杂的战术思维拆解成可理解的游戏化案例。比如,将“信息差制造”转化为“视野控制练习”,把“心理博弈”抽象为“陷阱预判训练”。
他一边整理思路,一边在讲义草稿上勾画大纲。起初语言风格偏向冷静分析,像是在写一篇学术论文。但他很快意识到,这样的表达方式并不适合教学。
他暂停编写,调出林悦的直播片段,仔细观察她如何引导观众理解复杂局势。她的语气富有节奏感,总能在关键时刻用一句简单的话调动观众情绪。
沈逸提取了几段语音样本,进行语义分析,找出其中的情感引导模式。他将这些技巧融入讲义,调整措辞,使整体风格更具亲和力,又不失专业性。
当第一堂课的大纲初步成型时,他的目光落在一段旧数据上——那是陈宇在一次团战中的行为图谱。系统自动将其归类为“高价值意识样本”,并附带详细的操作解析。
沈逸微微皱眉。他曾多次与这个对手交锋,对方虽然手段狠辣,但在战术执行上的精准度确实值得研究。他犹豫了一下,还是将这份资料纳入课程补充材料库。
夜已深,窗外的城市灯光渐次熄灭。沈逸靠在椅背上,闭目思索。课程雏形已经完成,但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这不是一场战斗,而是一场关于思维方式的传递。
他睁开眼,手指在桌面上轻轻敲击,节奏稳定,如同他在布置陷阱时的心跳。
忽然,系统的界面轻微震动了一下。
他迅速切进后台监控程序,发现芯片内部波动频率略有上升,但很快恢复平稳。这次震动不同于以往的任何一次,似乎带着某种……回应的意味。
他不动声色地退出监控界面,重新打开讲义文档,继续完善细节。
明天,将是全新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