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m.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压抑了十四年的泪水、咒骂、欢呼,此刻全从喉咙里冲出来。头发花白的老太太拄着拐杖,颤巍巍地从怀里掏出个布包,里面是儿子当年参军前留下的布鞋,她摸着鞋面,泪水大颗大颗砸在上面:“儿啊,你听见没?打跑鬼子了……”
卖糖葫芦的老赵把担子一扔,糖葫芦撒了一地,他却哈哈大笑着抱起旁边的孩子,往天上抛去:“小子!以后不用给鬼子鞠躬了!”孩子被抛得咯咯笑,手里还攥着半块窝窝头——那是往日里连糠麸都掺少了的口粮。
人群像潮水般从西长安街涌向天安门,有人举着自制的标语,有人敲着脸盆,有人把帽子抛向空中。多年来,日伪推行的“户籍统制”像无形的枷锁,每个人的名字、住址、甚至每日行踪都被登记在册,稍有不慎就是“通匪”的罪名。此刻,他们扯掉胳膊上象征“良民”的臂章,踩在脚下,那些印着日文和“大东亚共荣”字样的布告栏被愤怒的人群砸得稀烂,纸片纷飞如雪。
二、枷锁破碎
南城的贫民窟里,陈嫂正蹲在井边淘米。米缸里只剩小半袋掺了沙土的杂粮,她叹了口气,想起上个月丈夫因为“登记延误”被抓去做劳工,至今生死未卜。突然,巷子口传来惊天动地的喧哗,几个孩子边跑边喊:“日本鬼子投降啦!不用领‘良民证’啦!”
陈嫂手里的木盆“哐当”掉在地上,米粒撒了一地。她愣了几秒,跌跌撞撞地跑出院子,正看见邻居张大伯举着一把生锈的剪刀,把钉在墙上的“户籍登记簿”狠狠剜下来。那本子上,每页都印着密密麻麻的名字,旁边盖着鲜红的日伪印章,像一道道伤疤。
“这玩意儿,我早想撕了!”张大伯须发皆张,剪刀戳进纸页,“凭啥他们说啥就是啥?凭啥我儿子当兵就成了‘反日分子’?”
周围的邻居们全围了过来,有人拿出藏在床板下的煤油灯,有人抄起扁担。当登记簿被点燃的那一刻,橘红色的火苗“噼啪”作响,映着每个人含泪的笑脸。陈嫂挤到火堆前,从怀里掏出一张皱巴巴的纸片——那是丈夫的“劳工登记证”,她颤抖着把纸片丢进火里,看着它卷成黑灰,随风飘远。
“娘!你看!”
陈嫂的女儿小花举着个小布包跑过来,里面是她偷偷藏了三年的糖纸——那是战前父亲买的水果糖,她一直舍不得吃,糖早化了,纸却留着。“以后能吃糖了吗?”小花仰着脏兮兮的小脸,眼里闪着光。
陈嫂一把抱住女儿,眼泪砸在她的发顶:“能!以后天天都能吃!”
与此同时,城内的日伪警察局里,几个穿着警服的汉奸正慌慌张张地撕毁档案。档案室里,成捆的“思想犯”名单、“通匪嫌疑”记录堆成小山,一个小警察手抖得厉害,把档案塞进火炉,嘴里不停念叨:“完了……全完了……”
突然,大门被“砰”地撞开,几个戴着臂章的抗日武装队员冲了进来,枪口对准他们:“放下武器,举手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