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m.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纽伦堡的连胜势头,席卷了整个德乙联赛。
在一片吹捧,胜利的赞歌中,总会夹杂着几丝不和谐的噪音。
在客场4:1大胜红白艾伦的第二天,一份名为《威斯特法伦体育周报》的报纸,刊登了一篇充满审视意味的评论文章。
文章没有否认林远帽子戏法和助攻的功绩,但却将焦点,巧妙地对准了他在比赛中两次失败的“颠球艺术家”尝试。
标题是:《三次射门,一次助攻,两次失败:被针对的林远,还能神奇多久?》
“……不可否认,林在门前的效率依旧令人惊叹。但是,我们必须注意到一个危险的信号。在红白艾伦针对性的防守下,他两次试图复制其标志性的‘颠球后凌空抽射’,均以失败告终。”
“这是否意味着,随着德乙各队对他的研究日益深入,他那些充满仪式感的‘必杀技’正在逐渐失效?当对手不再给他从容完成‘仪式’的空间和时间,这位东方魔术师的帽子里,还剩下多少只兔子?”
文章的最后,作者用一种貌似客观的口吻总结道:“林远的天赋毋庸置疑,但他的踢球方式极具风险。一旦神奇不再,连续的失败尝试,或许会让他从云端跌落。”
“纽伦堡的球迷们,在享受胜利的同时,或许也该为球队的‘林远依赖症’感到一丝担忧了。”
一些本就对林远“奇葩”风格心存疑虑的保守派球迷和评论员,仿佛找到了新的理论依据,开始跟风炒作“林远乏力论”。
然而,他们还没来得及形成声势,林远的拥护者已经开始回怼了。
纽伦堡本地最受欢迎的《体育晨报》上,伊莎贝拉·科赫的专栏火力全开。
文章标题极具挑衅性——《不懂欣赏,就请闭嘴》。
“我读到了一些可笑的言论,他们因为林两次不成功的尝试,就迫不及待地唱衰他的未来。我只想问一句:你们真的懂球吗?”
“你们看到的是两次失败,我看到的,却是一位天才在绝对优势下,依旧不满足于现状,不断尝试突破自我,打磨新武器的雄心!”
“他本可以轻松地用其他方式完成大四喜,甚至五子登科。但他没有!他选择了更难的路!他在用实战,将一种全新的、属于他自己的进攻方式,融入常规武器库!这是何等的自信和魄力?”
“将这种积极的尝试,解读为‘后继乏力’,不是蠢,就是坏。你们用平庸的思维,永远无法理解天才的世界。所以,请收起你们那可怜的担忧,安静地欣赏。或者,干脆闭嘴。”
伊莎贝拉的文字,如同一柄精准的手术刀,剖开了那些质疑论调背后的浅薄与偏见。她的文章迅速被纽伦堡球迷奉为圣经,在各大球迷论坛和社交媒体上疯狂转发。
“说得好!伊莎!那些家伙就是嫉妒!”
“没错!他们根本不懂,林是在为下一场德国杯对阵德甲球队做准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