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m.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处暑的清晨,老街飘着桂花的甜香。林默棋艺馆的木门被露水打湿,门楣上的“世界象棋文化传承基地”铜牌在晨光里泛着暖光。周明轩蹲在老槐树下,看着周承宇给石桌刷桐油,少年的袖口沾着油迹,刷子在棋痕里来回游走,把深褐色的油膏填进那些沟壑,像在给岁月的伤口上药。
“太爷爷说,桐油要刷三遍才够味,”少年直起身擦汗,额角的汗珠滴在青石板上,晕开小小的油花,“第一遍粘得住记忆,第二遍锁得住温度,第三遍能让棋子走得更稳。”周明轩望着石桌上渐渐显露出的棋痕,绿檀木“帅”的旧印、塑料“兵”的浅坑、非洲象牙棋的圆窝,在油光里像群苏醒的精灵,正等着新的棋局。
赵淑兰的藤椅旁摆着个竹筛,里面晒着新收的桂花。老人戴着老花镜,正把花瓣装进小瓷瓶,每个瓶子上都贴着标签:“给阿米娜的”“寄巴西卢西亚娜”“留棋馆煮茶”。“林老师当年爱用桂花泡茶,说‘棋要清,茶要香,日子才不慌’,”她捏起一撮花瓣凑近鼻尖,“现在啊,得让全世界都尝尝老街的秋天。”
穿汉服的苏晚带着学生们在“棋林”里测量树高,卷尺从树根拉到树梢,数字停在“3.7米”——这是安德烈种下的那棵槐树,去年还只到腰间,今年已能遮住半面棋馆的窗。“您看这树干的倾斜度,”苏晚指着树影,“它总往棋馆的方向歪,像在朝着老棋盘鞠躬。”学生们在笔记本上画下树影的形状,竟发现与林默的“飞相局”棋谱惊人地相似。
林思棋的“故事角”添了个新展品:台老式收音机,是从周凯家阁楼里翻出来的。1984年的秋天,这台收音机曾直播过林默的全国决赛,现在按下播放键,还能听到模糊的解说声:“林默选手放弃了吃‘车’,选择保‘兵’——这步棋,走得有情有义!”围听的孩子们瞪大眼睛,有个男孩突然说:“我知道!太爷爷是想让对方的‘车’留着,好继续下完这局。”
午后,“林默杯”全球线上预选赛开始了。棋馆的电子屏上,各国棋手的头像排成方阵,最显眼的是位坐在轮椅上的老人,他是当年林默让过棋的对手的儿子,如今已七十岁,屏幕旁摆着父亲临终前交给他的半块奖杯。“我替父亲来走这步棋,”老人在视频里说,“他说当年林先生让的不是棋,是让他明白‘认输也是种勇气’。”
周承宇坐在裁判席上,看着屏幕上跳动的棋路。有位非洲少年的“藏兵术”学得极像,步步都透着林默的影子,只是在最后一步犹豫了——他本可以“将军”,却选择了“兑子”。“为什么不走下去?”周承宇忍不住问。少年挠着头笑:“老师说,林太爷爷赢棋时总说‘够了’,我觉得现在就够了。”
暮色漫进棋馆时,赵小远举着平板电脑跑来,屏幕上是“老街棋库”的实时数据:全球已有137个国家的学校开设了“林默棋路”课程,注册学员突破千万。“您看这个!”男孩指着条留言,是位叙利亚的女孩写的,“我在难民营里摆石子下棋,邻居的男孩总让我‘将军’,他说林先生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