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m.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檐下春燕衔泥筑巢的景象,那“韧则久,藏锋守拙”的箴言,如同烙印般深深刻入澈儿的心湖。治国之道,非一时之刚猛,而在恒久之坚韧;非锋芒毕露之炫技,而在润物无声之功。这份领悟,如同新淬的剑锋,敛去了外放的寒光,内蕴的锋芒却更加沉凝厚重。
数日后,京城东南隅,一处新落成的院落前,气氛与演武场的肃杀、河堤的雄浑截然不同。院墙新粉的白灰在秋阳下格外醒目,朱漆大门敞开着,门楣上悬挂着一块崭新的匾额,上书三个方正朴拙的大字——“崇文蒙馆”。这里,便是朝廷新设、专为京畿寒门子弟开蒙启智的学馆。
今日,是蒙馆开蒙典礼。
馆前不大的空地上,早已被闻讯而来的百姓围得水泄不通。有穿着粗布短褂、满面风霜的农人,有挑着担子、衣衫洗得发白的商贩,更多的是牵着、抱着、甚至背着孩子的父母。孩子们年龄参差不齐,大的不过八九岁,小的只有五六岁。他们大多穿着打补丁的旧衣,有些甚至赤着脚,沾着泥巴。一张张小脸上,带着初入陌生之地的怯生与好奇,眼睛却亮晶晶的,如同蒙尘的星辰,努力地望向那扇象征着未知与希望的朱漆大门。空气里弥漫着新木料、新书页混合着人群汗味的气息,嘈杂而充满生机。
吉时将至。人群的喧嚣渐渐平息下来,所有目光都聚焦在馆门方向。
澈儿的身影出现在馆门前。他并未身着彰显储君威仪的常服,只穿了一身素雅的月白锦袍,腰间系着同色丝绦,头上仅用一根简单的玉簪束发。这身打扮,少了往日的锐利,多了几分文士的清雅与温和。然而,那份骨子里透出的尊贵气度与沉稳,却无法被简朴的衣着掩盖。
他身旁,跟着同样身着常服的沈骁。沈骁今日收敛了武将的锐气,一身深青劲装外罩半旧罩衫,身姿挺拔如松,目光沉稳地扫视着人群,自然而然地护在澈儿身侧,维持着场面的秩序,无声地给予支持。
澈儿的目光缓缓扫过馆前空地上那一个个衣衫简朴、眼神却清澈明亮的孩子,心中涌动着难以言喻的感慨。这些孩子,或许面有菜色,或许手足粗糙,但他们眼中那份对知识的渴望与懵懂的好奇,却如同未经雕琢的璞玉,蕴含着无限可能。
他缓步走到临时搭建的、铺着红布的木台中央。阳光毫无遮拦地洒落在他身上,月白的锦袍仿佛镀上了一层温润的光晕。
“诸位父老乡亲,”澈儿开口,声音并不洪亮,却异常清晰、温和,如同春日的暖风,瞬间抚平了场中最后一丝躁动,清晰地送入每个人的耳中,“今日,崇文蒙馆开馆,为京畿子弟启智开蒙。朝廷设此学馆,非为求显贵,只愿为天下寒门,开一扇求知之门。”
他的目光再次落在那群孩子身上,声音放得更缓,带着一种直抵人心的力量:
“知识如灯,可照亮前路,驱散蒙昧。一人有智,可明事理;一家有智,可兴门楣;一国有智,可开万世太平!”
话语朴实无华,没有华丽的辞藻,却如同重锤,敲在在场每一个成年人的心坎上。那些牵着孩子的农人、商贩,眼中瞬间涌起复杂的光芒——有激动,有期盼,更有一种被理解的酸楚与温暖。
“望尔等,”澈儿的声音更加温和,如同长兄对幼弟的殷殷嘱托,目光逐一扫过台下那一双双清澈而带着紧张的眼睛,“珍惜此来之不易之机,珍惜光阴,勤学不辍——”
他微微一顿,声音陡然拔高了几分,带着一种清越而充满信念的力量,如同金石相击,在寂静的场中回荡:
“‘向学则明’!他日,无论尔等身在田垄,行于市井,或是立于朝堂,皆当以所学之明,为家国效力,为黎庶谋福!”
“向学则明!”
这四个字,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瞬间在孩子们的心湖中激起巨大的涟漪!他们或许还不能完全理解其中的深意,但那话语中蕴含的力量与期许,那储君温和而坚定的目光,却如同阳光穿透云层,瞬间照亮了他们懵懂的世界!许多孩子的脊背不自觉地挺直了些,眼中的怯懦被一种懵懂的、却无比珍贵的向往所取代。
典礼的繁文缛节按部就班地进行。当最后一项仪式完成,澈儿并未立刻离去。他在沈骁和几位礼部官员的陪同下,走向早已在台侧准备好的长案。案上,整整齐齐地摆放着一套套崭新的文具:笔是选用上好青竹为杆、狼毫为锋的毛笔,砚是打磨光滑、石质细腻的端溪小砚,墨是方正挺括的松烟墨锭,纸是厚实均匀的桑皮毛边纸。
澈儿亲手拿起一套文具。他走到队列最前方,一个约莫七八岁、身材瘦小、穿着打满补丁的粗布衣裳、赤着双脚的小男孩面前。小男孩紧张得浑身发抖,头埋得极低,不敢看澈儿。
“抬起头来。”澈儿的声音温和得如同春风。
小男孩怯生生地抬起头,小脸脏兮兮的,但一双眼睛却黑白分明,清澈得如同山涧清泉,此刻正盛满了惶恐与难以置信的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