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m.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洪武二十四年,秋。
应天府的秋日,总是带着一种别样的雍容。秦淮河畔的红枫如织锦般铺陈开来,与十里珠帘、画舫笙歌交相辉映,将这座帝国的心脏浸染得温润而富足。
自台湾大捷、藩王出海之策尘埃落定之后,整个大明朝堂都沉浸在一片乐观向上的氛围之中。东瀛都护府的建立,不仅为帝国带来了实实在在的金银与土地,更重要的是,它像一剂强心针,注入了每一个大明臣民的骨髓,让他们真切地感受到了“天朝上国”的威仪与荣光。
东宫之内,更是暖意融融。
常氏的身体在朱雄英的精心调理下已彻底康复,气色红润,笑语晏晏,往昔笼罩于储君府邸上空的阴霾一扫而空。朱标也因此心怀大慰,处理政务愈发得心应手。而朱雄英,这位年仅十五岁的皇太孙,其威望在朝野上下,已然如日中天。
他亲手创立的“模范营”,经过数年的严苛训练与装备更新,已扩编为三千人的“神机营”,成为一支直属于东宫的、拥有跨时代战力的精锐之师。他主导的《武备学堂》,更是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向大明帝国的将领们灌输着全新的军事思想。
一切,似乎都在朝着一个前所未有的盛世,稳步迈进。
然而,就在这片繁华似锦的江南盛景之下,遥远的北境,一场足以焚尽枯草、冻裂山岩的寒流,正在悄然集结。
大同镇,北境九边之首,大明抵御北元的第一道雄关。
镇守此地的,是年近六旬的老将,同知将军陈德。他乃是跟随徐达北伐的宿将,一生戎马,最擅长的便是据城而守,以坚城利炮消耗蒙古骑兵的锐气。数十年来,他将大同防线经营得如同铁桶一般,任凭北元骑兵如何袭扰,都未曾越雷池一步。
但这个秋天,他敏锐地嗅到了一丝不同寻常的气息。
往年秋高马肥,正是北元部族南下“打草谷”的时节。但今年,草原上却出奇地安静。派出去的斥候回报,广袤的草原上,竟连一个蒙古包的影子都看不到。
“事出反常必有妖。”陈德站在大同城头,望着北方那片苍茫的天空,眉头紧锁,“传令下去,全线戒备,尤其是那些不起眼的小隘口,加派双倍人手巡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