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m.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另一方,是以秦王朱樉为代表的海外开拓派,他们强调“现实困难”与“开拓之功”,要求获得足够的自主权,以成其事。
双方引经据典,据理力争,争吵之声,响彻殿宇。
保守派痛斥藩王们“名为开拓,实为割据,野心昭昭,其心可诛”。 藩王们则反唇相讥,指责文官们“坐而论道,不识时务,空谈误国,嫉贤妒能”。
矛盾,以一种前所未有的形式,在帝国最高殿堂之上,激烈地爆发了。这是中原王朝内部“集权”与“分封”的千年矛盾,在“大航海时代”这个全新背景下的总爆发。
御座之上,朱元璋面沉如水,一言不发。他的目光在争吵的双方之间来回扫视,那双深邃的眼中,是冰冷的权衡与考量。
而在这场风暴的中心,还有一个人,始终保持着沉默。
燕王朱棣。
他静静地站在原地,身形笔挺如枪,仿佛周围的喧嚣与他无关。他没有像秦王那样暴跳如雷,也没有像晋王那样据理力争。他只是冷眼旁观,像一头蛰伏在草丛中的猛虎,观察着眼前这场争斗。
他在看。
看父皇的底线在哪里。看那些文官们的恐惧有多深。看他那两位头脑简单的兄长,能将这潭水搅得多浑。
更重要的,他在看那个站在丹陛之上的少年——他的侄儿,朱雄英。
这《条例》,出自他手。眼下这般乱局,也由他一手造成。他将如何收场?他的真正目的,究竟是什么?
朱棣的目光,穿过争吵的人群,与朱雄英的目光在空中悄然交汇。
一个,雄心暗藏,深不可测。 一个,平静如渊,智珠在握。
两人都没有说话,但一场无声的较量,早已在彼此的眼神中展开。整个奉天殿的争辩,仿佛都成了他们二人对弈的棋盘。
朱棣在等待。他在等待朱雄英亮出他真正的底牌。因为他知道,这场辩论,从一开始,就不是为了达成共识。
而是为了,让某个人,以一种无可辩驳的姿态,一锤定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