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m.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昭陵,太宗文皇帝的长眠之地,如今又多了一座新坟——明弈的墓。一年来,这里几乎从未断过祭拜的百姓。他们带着自家种的粮食、亲手做的布帛,摆在明弈的墓前,对着太宗与明弈的墓碑,絮絮叨叨地诉说着如今的好日子。
“太宗皇帝,明老夫子,今年的收成好了,赋税也轻了,日子能过下去了。” 一位老农跪在墓前,磕了三个响头,“都是托陛下和明老夫子的福啊。”
“明爷爷,您教我们改良的稻种,今年亩产多了两石呢。” 一个少年捧着新米,撒在明弈墓前,“您要是还在,肯定会笑着夸我们能干。”
春日的昭陵,常常能看到这样的景象:百姓们先祭拜太宗,感谢他开创的盛世;再祭拜明弈,感念他守护的民生。两处墓碑遥遥相对,仿佛一位开创者与一位守护者,共同注视着这片他们深爱的土地。
有人说,夜深人静时,能听到昭陵的松柏间,传来太宗与明弈的对话——
“老倔头,你看,朕没说错吧,百姓的眼睛是雪亮的。”
“陛下,臣还是那句话,江山易守,民心难得,陛下与当今圣上,还需时时警醒啊。”
这些传说,或许是百姓的想象,却道出了他们对两位贤君(臣)最深的怀念。
洛阳哭友:百岁翁泣故人情
明弈去世的消息,传到洛阳乡里时,一位112岁的老人,在自家的茅屋里,发出了撕心裂肺的哭声。
他叫郑度,比明弈年长一岁,是与明弈同朝为官的四朝元老。两人年轻时一同入仕,却因政见不同而成为“政敌”——明弈主张激进改革,推行新政,体恤百姓;郑度则主张稳健守成,认为“祖宗之法不可轻变”。两人在太宗朝的朝堂上,不知争吵过多少次,常常面红耳赤,拂袖而去。
但鲜为人知的是,这对“政敌”,私下里却是生死之交。他们曾一同在邗沟查案,一同在边关抵御蛮族,一同因反对外戚专权而被罢官。郑度知道明弈的清廉,明弈也懂郑度的坚守。
神凰六年,郑度听闻明弈去世,起初只是沉默,直到一年后,他从一位长安来的旧吏口中,得知了一个被尘封的秘密——当年太宗曾想任命郑度为相,是明弈力排众议,在太宗面前据理力争,说“郑度虽与臣政见不合,却刚正不阿,有古大臣之风,可为宰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