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m.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神凰六年的二月,长安的春寒依旧料峭。夜风卷着残雪,敲打在西市旁那间陋巷老屋的窗棂上,发出“呜呜”的声响,像一首悠长而悲怆的挽歌。就在这一夜,二月十一日的三更天,四朝元老、九起九落的明弈,这位将“百姓”二字刻进骨髓的110岁老人,在他那间漏雨的茅屋里,安详地闭上了眼睛。他走的时候,身上盖着那床打了85个补丁的旧被褥,手边还摊着一卷未读完的《贞观政要》,仿佛只是睡着了。
最后的牵挂:先帝赐衣换灾民粮
明弈的离去,没有惊天动地的动静,只有守在他身边的老仆,发出压抑的呜咽。老仆知道,老爷走得安详,是因为他终于放下了最后的牵挂。
就在昨天,神凰六年二月初十,长安城外的流民又多了起来。连日的春寒加上去年的灾荒余波,不少灾民冻饿交加,蜷缩在城门口,惨状触目惊心。明弈听闻消息,挣扎着从床上坐起来,咳嗽着对老仆说:“去,把太宗皇帝赐我的那件紫袍取来。”
那件紫袍,是太宗文皇帝当年为嘉奖他“强项令”之勇,亲手所赐。料子是上好的蜀锦,绣着象征品级的纹样。明弈一生清贫,却唯独珍藏着这件袍子,平日里连碰都舍不得碰,说是“见袍如见太宗,不敢稍有亵渎”。
“老爷,那是太宗皇帝赐的……” 老仆犹豫着,那件袍子是老爷唯一的“体面”。
“什么体面不体面的,” 明弈摆了摆手,咳嗽得更厉害了,“百姓都快饿死了,一件袍子算什么?拿去……拿去西市的当铺,当些银子,换成米粮,给城门口的灾民送去。告诉他们,朝廷没有忘了他们,大唐……还有希望。”
老仆含泪点头,捧着那件叠得整整齐齐的紫袍,一步步走出茅屋。当他把换来的米粮送到灾民手中,说这是“明老大人用太宗赐袍换来的”时,灾民们哭成一片,对着茅屋的方向三跪九叩。
而明弈,在送走老仆后,便躺回床上,望着漏雨的屋顶,露出了一丝欣慰的笑容。他仿佛看到了灾民们捧着热粥的样子,看到了太宗皇帝赞许的目光。那一夜,他睡得格外安稳,再也没有醒来。
陋室清贫:八十补丁映丹心
明弈去世的消息,像一块巨石投入长安的湖面,激起层层涟漪。秦珪正在御书房与龙天策、玉倾城商议新政的推广事宜,听闻内侍的禀报,手中的朱笔“啪”地掉在地上,墨汁溅脏了明黄的奏章。
“你说什么?明老夫子……去了?” 秦珪的声音带着难以置信的颤抖。他想起那位九罢九起的老臣,想起他怒斥替身的决绝,想起他被罢官时摔帽的刚烈,更想起他那句“为臣者,当有大唐的风骨”。
“陛下,明老大人……走得很安详。” 内侍低声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