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穿成农家子,妻妾越多,发家越快
- 大周王朝,饥荒四期,战祸不断。治下百姓民不聊生,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穿越而来的张平,成为了农家的三小子,一个挥霍无度的穷酸秀才,家里还有个娇滴滴的小白花娘子。就在张平思索着,该如何带一家人过上好日子的时候。……灵泉空间?那我可就不困了!...
- 爱吃鱼的瞄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m.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药价疯涨的同时,粮价也跟着坐了火箭。
大通粮行门口,排起了长龙,百姓们扛着空米袋,脸上满是焦虑。
“文掌柜,怎么又涨价了?昨天还是一百文一斗,今天就一百五了?” 一个汉子忍不住喊道。
文彦奎站在粮行门口,穿着厚厚的貂皮大衣,手里把玩着算盘,皮笑肉不笑地说:“没办法啊,今年山东、河北都遭了灾,粮食运不过来,物以稀为贵嘛。再过几日,怕是要涨到两百文了,要买的抓紧。”
这话纯属胡说——龙天策早就从楚州调来了十万石粮食,存在义民商号的粮仓里,就是为了平抑粮价。可文彦奎却让人散布“楚州粮船遇风浪沉了”的谣言,故意制造恐慌,逼百姓高价买他的粮。
有百姓不信,跑去义民商号问,却发现商号的粮价虽然没涨,可每日限量供应,根本不够抢。
“怎么回事?义民商号不是有十万石粮吗?” 有人不解。
负责卖粮的伙计叹着气:“粮是有,可文掌柜让人天天来捣乱,要么说我们的粮是陈米,要么就故意插队吵架,我们根本没法正常卖。”
百姓这才明白,文彦奎是故意用阴招,逼着大家买他的高价粮。
布价的上涨,更是离谱。
睢阳最大的布庄“锦绣阁”,老板是文彦奎的小舅子,见药铺、粮行都赚得盆满钵满,也跟着凑热闹,把棉布的价钱从两百文一匹,涨到了五百文,还说“新到的江南绸缎,进价太高,只能涨价”。
一时间,睢阳城内,怨声载道。
“这日子没法过了!药买不起,米吃不起,布也快穿不起了!”
“龙太守怎么不管管啊?再这么涨下去,我们都要饿死了!”
“我看那王三、文彦奎,是背后有人撑腰,不然不敢这么张狂!”
张老汉的老伴,前几日受了风寒,想买点甘草熬水,一问价钱,竟要二十文一两,比肉还贵,气得当场晕了过去。张老汉抱着老伴,在药铺门口哭了半宿,引来不少百姓围观,人人落泪。
一个开小杂货铺的年轻夫妇,因为进不到平价粮,又买不起高价粮,刚出生的孩子饿得哇哇哭,妇人抱着孩子,坐在街边,望着大通粮行的方向,眼泪直流。
就连之前因龙天策清查而日子好过了些的小商贩,也被这波涨价潮逼得走投无路——进货价涨了,他们卖价也得涨,可百姓手里没钱,生意越来越差,不少人只能关门歇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