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m.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集注】程应旄说:汗由水谷精微所化生,是胃中阳气所酿。胃中有寒又再次发汗,可知胃阳在内已经无法恢复,蛔虫怎么能安于胃中呢?
发汗之后,水和药都不能入口,这是治疗失误导致的逆症,如果再发汗,必然会呕吐不止。
【按语】“必吐下不止”中的“下”字,应当是衍文(多余的字)。
【注释】这一条承接上条,说明错误的治疗一误再误,必然会导致病情恶化成为逆症。胃中虚寒,本就是因为误汗所致,水和药不能入口,一入口就呕吐,这就是逆症。如果再发汗,那么胃气上逆会更加严重,胃不能正常容纳,不但水和药入口时会呕吐,而且会无时无刻不呕吐。
【集注】成无己说:发汗之后,水和药不能入口,这就是呕吐的逆症。发汗导致阳气损耗,胃中虚冷;如果再发汗,就会进一步损伤阳气,胃气极度虚弱,所以呕吐不止。
程应旄说:发汗后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在发汗之前,这个人就已经是中焦虚寒,所以一次失误就不能再承受第二次失误。
脉象浮而迟缓,表现为体表有热,内里有寒,出现腹泻,粪便中夹杂未消化的食物,这种情况用四逆汤主治。
【注释】患阳明病,脉象浮而迟缓,浮脉主表热,迟脉主里寒。如今患者出现腹泻,粪便中夹杂未消化的食物,这表明里寒极为严重,按照治法应当温里散寒,适宜用四逆汤主治。
【集注】汪琥说:阳明经的病症,脉象应当是长脉,现在脉象仅浮,这是表热凝结的表现。阳明腑的病症,脉象应当是数脉,现在脉象过于迟缓,这表明里寒非常严重,所以出现腹泻且粪便中有未消化的食物。所泻下的谷物,颜色不变、气味不臭,也就是完谷不化,这说明里寒已经到了极点,所以用四逆汤治疗。
阳明病,将要解除的时段,是从申时(下午3 - 5点)到戌时(下午7 - 9点)之间。
【注释】凡是阳明病,无论病在经还是在腑,必然会在阳明经气旺盛的时候解除。申时、酉时、戌时,是阳明经气旺盛的时段。当经气旺盛时,邪气自然会消退,所以病症会解除。
【集注】张志聪说:经典中记载:太阳西下时阳气衰退,这是阳明经所主的时段。从申时到戌时,是阳明经主气的时间,表里的邪气想要外出,必然会随着经气旺盛的时段而解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