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m.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建康元年(公元144年,甲申年)
春天,护羌从事马玄被羌人忽悠了,带着一帮羌人逃出塞外。领护羌校尉卫琚赶紧带人去追,斩杀了八百多人。赵冲接着追击反叛的羌人,一直追到建威鹯阴河。等军队刚渡河完,他带的六百多个投降的胡人又反叛跑了。赵冲带着几百人去追,结果中了羌人的埋伏,奋战之后不幸牺牲。虽然赵冲死了,但他前后杀敌不少,羌人的势力从此也逐渐衰落。皇帝下令封赵冲的儿子为义阳亭侯。
夏天四月,使匈奴中郎将马寔攻打南匈奴左部,把他们打得大败。这下胡人、羌人、乌桓都跑到马寔那儿投降了。
辛巳日,皇帝立皇子刘炳为太子,还改了年号,大赦天下。太子住在承光宫,皇帝派侍御史种暠去守护太子府。有一天,中常侍高梵单人驾车来接太子,太傅杜乔等人心里怀疑,不想让太子跟着走,正犹豫呢,种暠拿着剑挡在车前面说:“太子那可是国家未来的接班人,关系着国家命运。你这常侍来接,又没有诏书信物,怎么知道你不是坏人?今天我就算死,也不能让太子跟你走!”高梵无话可说,不敢回应,赶紧跑回去向皇帝报告。皇帝下诏书回复后,太子才跟着走了。杜乔事后感叹,觉得自己在这种事上不如种暠有决断,很惭愧。皇帝也夸赞种暠稳重,称赞了好久。
扬州和徐州一带盗贼纷纷冒出来,连续多年盘踞不散。秋天八月,九江的范容、周生等人在各个城邑烧杀抢掠,还占据了历阳,成了江淮地区的大麻烦。朝廷只好派御史中丞冯绲去统领州里的军队讨伐他们。
庚午日,皇帝在玉堂前殿驾崩。年仅两岁的太子登基做了皇帝。尊称皇后为皇太后,太后开始临朝听政。
丁丑日,任命太尉赵峻为太傅,大司农李固为太尉,让他们参与总领尚书事务。
九月丙午日,把孝顺皇帝安葬在宪陵,给他的庙号定为敬宗。
就在这一天,京城以及太原、雁门发生了地震。
庚戌日,皇帝下诏选拔贤良方正的人才,并进行策问。皇甫规回答说:“想当初,孝顺皇帝刚登基的时候,勤劳处理国家政事,整顿四方秩序,国家差点就安定下来了。但后来碰到一帮奸诈虚伪的人,皇帝的权威被身边亲信瓜分,这些人收受贿赂、买卖官爵,各种宾客往来勾结,天下被搅得乱糟糟的,大家都跟着造反,就像回家一样踊跃。搞得官府和百姓都没钱了,国家上下穷困空虚。陛下您圣明聪慧,品德高尚,刚摄政的时候,选拔任用忠诚正直的人,还改正了不少其他的规章制度,大家都觉得太平日子要来了。可现在灾异现象不断,盗贼到处横行,这大概是奸臣权力太大导致的。那些特别不像话的常侍,应该赶紧罢免赶走,铲除他们的党羽,没收他们的钱财,来平息百姓的痛苦和怨恨,回应上天的警告。大将军梁冀和河南尹梁不疑,也应该更加注重谦逊节俭,用儒家的思想来辅助自己,去掉那些游玩娱乐等无关紧要的事,削减府邸那些没用的装饰。皇上就好比船,百姓就像水,大臣们是乘船的人,将军兄弟就是划船的人。要是大家齐心协力,为百姓谋福利,那就是福气。要是懈怠松弛,就会掉进波涛里,能不小心吗?一个人的德行如果和他的俸禄不匹配,就好比挖墙脚来增加墙的高度,这哪里是衡量自己能力、确保安稳的办法呢!那些一贯狡猾的人、酒鬼、只会玩乐的人,都应该被贬斥,来惩罚他们的不法行为。让梁冀等人好好想想得到贤才的好处,以及失去人才的危害。”梁冀看了气得不行,把皇甫规评为下等,任命他为郎中。皇甫规借口生病,辞官回家了。州郡官员按照梁冀的意思,多次差点把皇甫规害死,他就这样在家被埋没了十几年。
扬州刺史尹耀和九江太守邓显去历阳讨伐范容等人,结果战败牺牲了。
冬天十月,日南的蛮夷又造反了,攻打焚烧当地的县城。交趾刺史九江人夏方用招抚劝诱的办法,让他们投降了。
十一月,九江的盗贼徐凤、马勉等人又开始攻打焚烧城邑。徐凤自称无上将军,马勉自称皇帝,还在当涂山中安营扎寨,建立年号,设置百官。
十二月,九江盗贼黄虎等人攻打合肥。
这一年,还有盗贼挖开了宪陵。
评论
建康元年是东汉王朝由“苟延”转向“崩塌”的关键节点。这一年,顺帝驾崩、幼主即位,外戚梁冀权势滔天,盗贼四起与边疆动荡交织,士大夫的呐喊被彻底压制,种种迹象都在宣告:这个王朝的气数已尽。
权力真空与外戚专权的巅峰
顺帝的去世与两岁太子刘炳(冲帝)的即位,让东汉皇权陷入“幼主临朝、太后摄政”的老路,而这一次,外戚梁冀抓住机会,将权力推向顶峰。
皇权交接的致命脆弱:顺帝临终前立皇子炳为太子,却未能安排可靠的辅政力量,仅靠“太傅赵峻、太尉李固参录尚书事”支撑局面。李固虽有才干,却孤掌难鸣;太后梁妠是梁冀之妹,自然倾向兄长,形成“梁冀总揽朝政”的格局。这种“幼主+外戚”的组合,在东汉后期反复出现,每一次都加速权力腐败——梁冀本就“顽嚚凶暴”,如今没了顺帝的微弱制衡,更无忌惮,为日后“跋扈将军”的暴行埋下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