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m.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在登基仪式的后半程,赵翊宣布年号保持“靖康”不变。
满朝文武听闻,皆是微微一愣,随后纷纷露出赞许之色。
他们以为赵翊是感念宋徽宗为纪念赵靖生辰而取此年号,觉得这个年号寓意吉祥,颇具深意。
然而,只有赵翊自己知道,这“靖康”二字背后,藏着他深深的执念与宏大的抱负。在他的记忆中,历史的轨迹清晰地铭刻着:靖康二年,金国铁骑南下,攻破东京城,制造了震惊天下的“靖康耻”。
无数皇室成员、王公贵族被掳往金国,受尽屈辱;百姓流离失所,家园被毁,繁华的东京城瞬间沦为人间炼狱,北宋也因此宣告灭亡。
此刻,坐在龙椅上的赵翊,目光深邃而坚定地望向远方。
他暗暗发誓,一定要改变这既定的命运,在靖康第二年,率领大宋将士,挥师北上,直捣黄龙,灭了金国,一雪靖康之耻,来一场震撼天地的轮回复仇!
靖康元年四月十八的晨钟撞破汴梁薄雾,当赵翊的明黄龙袍掠过宣德门阶前时,汴京百姓早已挤满御街两侧。
卖炊饼的老汉踮脚张望,油乎乎的围裙蹭着身旁书生的长衫:"听说新帝昨日还在军营操练?这龙袍底下怕是藏着副铁打的筋骨!"抱着陶罐的妇人将孩子举过肩头,发髻上的银钗随着人潮晃动:"太上皇禅位得突然,可瞧这新君的步子,比那御林军的鼓点还稳当!"
诏书颁布的刹那,汴河码头的商船桅杆上突然飘起红绸。
漕帮老大将酒碗重重砸在船板上,粗粝的嗓音混着桨声:"早听说太子爷总往工坊跑,要真能把漕运税减下来,咱们就算拼了命也得把粮船驶得更快些!"绸缎庄的掌柜推了推金丝眼镜,望着报纸上的"靖康"年号沉吟:"圣上沿用旧号,定是念着先帝苦心。只是这字号...倒像要把往昔晦气都烧成灰烬。"
黄河岸边的军营里,盔甲碰撞声戛然而止。
老将军攥着快马送来的邸报,浑浊的眼睛突然发亮:"当年赵元帅微服查访,竟和我这老卒同啃冷馒头!如今掌了天下,咱们的锈刀该磨得更快些!"年轻的士卒们举着长枪欢呼,枪缨在风中猎猎作响:"听说新帝已让宋军监准备好几十万燧火枪?这回定要让金狗知道,大宋儿郎的枪可不是吃素的!"
临安城的茶楼里,说书先生惊堂木一拍:"列位看官!这宋帝赵翊,七岁能挽三石弓,十三岁便识破金狗密谍!如今接过大位,怕是要让这'靖康'二字,变得名副其实!"茶客们纷纷拍案叫绝,有人往茶碗里撒了把枸杞:"且看新皇如何破局,咱们平头百姓别的不会,捐钱捐粮绝不含糊!"
当夕阳为皇宫飞檐镀上金边时,赵翊站在宣政殿的龙椅前,望着案头堆积如山的贺表。
最下方那封墨迹未干的信笺,是江南商会联名所书:"愿倾半数家财,助陛下整饬武备。"窗外传来更夫梆子声,他轻轻摩挲着传国玉玺,忽然想起登基途中,那个卖糖葫芦的孩童高举着草编皇冠朝他大喊:"皇帝叔叔!糖葫芦分你一半!"
这童言无忌的呼唤,此刻却如洪钟般在耳畔回响。
赵翊提笔在舆图上重重圈出燕京,烛火将影子投在满墙的军事布防图上,恍惚间竟化作千军万马。
他知道,明日早朝要议的不仅是军备粮草,更要将这从市井到朝堂的万千期许,熔铸成一柄刺破历史阴霾的利刃——就在靖康二年,就在那个本该写满屈辱的岁末,让山河重铸,让日月换新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