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m.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他们与个别武将勾结起来,妄图抵制军改,维护自身的利益。
而在北方,以西北的种、折还有李大武将世家最为突出。种家世代戍边,折家也是西北的军事望族,而李家更是特殊的存在,因为他们还和西夏皇朝有缘原,前两家由于种师道,折可柔的原因已服从命令,可李家则不甘心在军改中让出部分权利,害怕失去手中的兵权和家族的荣耀。
赵翊深知,只要适当让利,大部分人应该会选择合作。
事实上,也确实有一些人在蔡京的极力劝导下,放弃了对抗,选择服从军改。
然而,仍有那么一小撮人,冥顽不灵,想一条道走到黑。
赵翊眼中闪过一丝寒光,心中暗道:既然你们不识好歹,就别怪我心狠手辣了。
为了军改能够顺利推行,赵翊决定将这一情况详细写信告知徽宗。
他坐在书桌前,提笔蘸墨,沉思片刻后,开始奋笔疾书。在信中,他向徽宗强调了军改势在必行的重要性,言辞恳切地写道:“父皇,如今大宋内忧外患,军队改革刻不容缓。
任何阻挡军改的势力,都将成为大宋前进道路上的绊脚石,必须彻底摧毁,绝无商量的余地。儿臣恳请父皇坚定地支持儿臣,唯有如此,方能重振大宋军威,保我大宋江山社稷。”
赵翊心里清楚,徽宗是支持他的。但事前通知和先斩后奏有着本质的区别,这不仅关乎父子之间的孝道和君臣之间的礼仪,更有可能导致截然不同的结果。
他不想因为自己的鲁莽,给军改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写好信后,赵翊将信仔细装入信封,封好口,叫来亲信,叮嘱道:“务必将这封信亲手交给父皇,不得有任何闪失。”亲信领命而去,赵翊望着窗外的天空,陷入了沉思。
他知道,军改的道路充满了荆棘和挑战,前方还有许多艰难险阻在等着他。但他毫不退缩,为了大宋的未来,他愿意全力以赴。
此时,汴京的街头依旧热闹,人们或许还未意识到,一场影响大宋命运的变革即将来临。
酒肆中,说书人正唾沫横飞地讲述着杨家将的故事,引得听众阵阵喝彩;茶楼里,文人墨客们高谈阔论,品评着诗词歌赋。然而,在这繁华的背后,一场权力与利益的较量正在悄然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