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m.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清晨八点,列车缓缓驶入站台。
我站在车门前,手里紧紧攥着手机,目光死死盯着那条热搜新闻——《公益市场化是伪命题?
——林致远模式引发争议》。
短短几分钟,微博话题已经冲上热搜榜前五,评论区炸了锅,有支持我的,也有质疑我“借公益敛财”的声音混杂其中。
心跳得厉害,仿佛被人一拳打在胸口。
我知道这一天迟早会来,只是没想到来得这么快、这么狠。
刚走出站口,电话就响了。
“喂,林哥。”周姐的声音透着焦虑,“你看到新闻了吗?”
“看到了。”我低声回答,脚步不停。
“这事儿不是偶然,有人提前准备好了稿子,连标题都统一口径,背后一定有人。”
“李维汉。”我不假思索地吐出这个名字。
他不是第一次针对我了,上次在村里的土地纠纷问题曝光后,他就对我怀恨在心。
这次,他终于找到了一个突破口,用舆论战的方式,把我架在火上烤。
“但我们也不能退缩。”我说,“如果我们现在退了,那就真的是被他们说中了——我们是在利用公益炒作自己。”
周姐沉默了几秒,然后语气坚定:“好,我这就联系专家和律师团队,准备正面回应。”
挂掉电话,我站在街头,看着人来人往的都市,心中却无比清醒。
这不是一场简单的公关危机,而是一场关于价值观的较量。
他们要的是扼杀一种新的可能,而我要做的,是让更多人相信改变真的可以发生。
十一点整,我在朋友圈看到李评论家的专栏文章上线:《公益不该只是悲情叙事》。
他没有直接站队,而是冷静分析了我的“阳光助老计划”运作机制,指出所谓“商业化风险”其实是一种误解,是对现代公益缺乏了解的表现。
他在文中引用了美国、日本等地类似项目的数据,强调公众对公益透明度与效率的需求早已超越传统募捐模式。
最后一段,他说:“林致远不是一个完美的慈善家,但他是一个勇敢的探索者。在这个时代,我们需要这样的先行者。”
看完这段话,我心里一热。
这位曾公开质疑我动机的评论家,此刻竟然站出来为我发声。
也许他是出于学术立场,也许他也意识到这场风波背后的真正意图。
但无论如何,这篇文章像是一道光,在舆论最黑暗的时候亮了出来。
下午两点,周姐召集了全国线上发布会筹备会议。
“我们要把这件事公开化,让公众看到真相。”她坚定地说,“你愿意接受挑战吗?”